中美館首屆國際論壇登場 10國藝術機構共創共融文化場域

國內外講者參觀綠美圖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將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的臺中綠美圖,目前進行試營運,期待透過多元藝術與閱讀活動為開館暖身。臺中市立美術館15、16兩日舉辦「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國際論壇,邀請來自10個國家,12位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館長、策展人及專家學者等擔任發表人,深入探討新興文化場館如何透過跨領域專業合作與包容性高的藝術實踐,串聯國際與在地,回應當代社會議題並推動城市文化發展。

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致詞。(圖/中美館提供)
▲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致詞。(圖/中美館提供)

副市長黃國榮表示,臺中市以「文化城市」作為核心定位,近年更積極推動公共文化建設與文化場館更新,期盼藉此提升城市美學與國際能見度,而臺中綠美圖的落成啟用,正是打造國際級文化城市的重要里程碑,期待透過交流與教育實踐,持續豐富市民的藝術生活與創造力。

中美館館長賴依欣、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Suzanne_Cotter、包浩斯德紹基金會總監Barbara_Steiner對談。(圖/中美館提供 )
▲中美館館長賴依欣、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Suzanne_Cotter、包浩斯德紹基金會總監Barbara_Steiner對談。(圖/中美館提供 )

首屆國際論壇以「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為題,聚焦「與城市共生的美術館」、「藝術與閱讀交會的創新可能」、「藝術作為共融對話的橋樑」、「美術館延伸的遊戲森林」等四大核心議題,不僅回應國際文化發展趨勢,也呼應綠美圖未來的營運策略,以及美術館作為促進社群交流、文化共融與體驗學習的平臺角色,引領與會者一同思索當代文化場館的多元定位與發展,並進一步拓展社會永續與文化共融的想像與實踐。

「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國際論壇參與者大合照。(圖/中美館提供)
▲「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國際論壇參與者大合照。(圖/中美館提供)

本次論壇共邀集來自全球12個重要藝文機構,包含德國包浩斯德紹基金會、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龐畢度中心公共資訊圖書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挪威新國家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新北市美術館等機構代表,分享各地在文化建設、藝術教育、多元共融與跨域合作上的寶貴經驗,並以多元視角回應全球文化場館所共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許多臺灣在地藝文機構、基金會及藝術空間也積極與講者進行場外交流,期盼深化臺灣與世界各地文化機構的交流,開啟未來跨國藝術交流契機。

文化局說明,臺中綠美圖由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是全臺首座以「藝術×閱讀×公園」為核心概念的複合式文化場域,在SANAA事務所設計下,力求打破場館與城市的界線,使文化空間更貼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並成為促進跨域對話與激發公共參與的重要平臺。

 

 

相關連結:臺中綠美圖試營運 體驗藝術、閱讀共融的城市新地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