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之名 牽繫良緣 幸福「藝」家人

1. 左起: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副分署長廖雲宏,夫人周祖珍建築師,療癒藝術家邱棠,彼特設計負責人廖柏宇品牌設計師廖柏任 。(廖雲宏提供)

【特約撰述/雪莉】

緣自一個綠能設計案,卻是情牽「一緣照見」的永恆。廖雲宏自小在餐廳、電器行及工地成長,多能鄙事。長期閱覽藝術有關書籍,美感因而融入生活;曾因公出席臺日漁業談判及參與《台日漁業協議》之簽訂,白天以法、以理激烈攻防,晚上以情、以酒深入交流後,更以書法藝術推展國民外交。

1.左起: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副分署長廖雲宏,夫人周祖珍建築師,療癒藝術家邱棠,彼特設計負責人廖柏宇品牌設計師廖柏任 。(廖雲宏提供)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副分署長廖雲宏(左起),夫人周祖珍建築師,療癒藝術家邱棠,彼特設計負責人廖柏宇及品牌設計師廖柏任 。(圖/廖雲宏提供)

先後服務於警政署及海巡署,鍾情於長條桌前讀書、擬稿,奠定豐厚文學底蘊,日後運用於書法創作。擅長於書法境界,寫給雙親、妻小及師長的書信,常以書法表達,沉思用語,避免過於躁急、反應情緒,反增添親子情感及夫妻情趣,潛移默化中,家庭裡營造出濃濃的書藝氛圍。長子柏宇(現任比特設計負責人)憶起兒時,常被老爸喊到書桌前拿起筆跟著一起寫書法,但他只想在白紙上用毛筆畫出自己的異想世界;不過,長大後,卻熱愛書法,感受那一撇一捺表達的,不僅是書面上的意思,而是情緒情感的形狀,黑、白之間的距離,不僅產生美感,也是經年累月的人生。

廖雲宏書法創《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翻自廖雲宏臉書)
▲廖雲宏書法創作《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圖/翻自廖雲宏臉書)

夫人周祖珍是業界知名建築師,規劃設計的作品裡,總是在有形與無形之間,為先生的書法,留下一隅空間藝術,既是文青,也有一抹說不清的時尚;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亦是重量級推手,成堆的筆墨紙張,總是放任他們揮灑,畫的是馬?是牛?又或是個販賣機?沒有刻板的美學緊箍咒,只給孩子一片淨土,與無盡的想像空間….。這些簡單的塗鴉軌跡,其實早在腦裡烙下深深的印記,也讓孩子心中藝術種子萌芽、紮根、茁壯。看似平凡的居家生活,從小或有意,或無心地一撇母親建築藍圖模型、父親閒暇筆墨禪現,成就這對雙胞胎兄弟日後主修視覺傳達設計。這樣的結果,或許正是父母親從小替他們敞開的藝術大門及實踐的生活美學;家中唯一美術科班畢業的女兒,目前在紐約從事藝術治療,更將藝術的實用性昇華,成為名符其實的藝術醫佳人。

療癒藝術家邱棠作品《永不止息》,運用在文創開發上,轉身變裝成家人們年節拜訪親友最有溫度的伴手禮包裝盒。(邱棠提供)
▲療癒藝術家邱棠作品《永不止息》,運用在文創開發上,轉身變裝成家人們年節拜訪親友最有溫度的伴手禮包裝盒。(圖/邱棠提供)

次子柏任大二從二伯手上接過底片相機,開始探究人們生活的風景,他還曾參與水保局全國地方創生競賽,榮獲農村洄游銀賞。孩子的成就刺激並鼓勵著廖雲宏跨足攝影,日常生活中的殘痕、觸發、感知、記憶或是愛妻的身影,都是他攝影主題。幾經沉澱,抽絲剝繭再理出記憶中的信息,撰文抒發情感體悟,佐以各種書體完美呈現絕佳文采,每每欣賞他的攝影結合書法的創作,靈動鮮活,彷彿生命再造,令觀賞者時有莫名的感動。在廖家廳堂裡大夥兒分享影像紀錄時的歡樂聲,更多時候開出的是一帖幸福家庭良方。

2012年廖柏宇求學時期作品(廖柏宇提供)
▲2013年廖柏宇求學時期作品。(圖/廖柏宇提供)

受到近年孩子們在影像及視覺傳達設計上的觸動,去年起,廖雲宏開始將自己攝影與書法作品連結,運用光影、堆疊及重組,讓原來拍攝的石(佛)像更顯沉凝、莊嚴與肅穆,書法之美更是完美體現。這件將石像、攝影及書法創作的再現,傳遞的是一份堅定的信仰、紀錄過往的信息、深化的文學修養,更多的是一家人和樂融融共創一幅自然、不矯情的天倫樂圖。

「靜字藏爭,越想爭越要靜;穩中藏急,越急越要穩。忙字藏亡,越忙越要照顧好自己」,廖雲宏草書。(廖柏仁提供)
▲「靜字藏爭,越想爭越要靜;穩中藏急,越急越要穩。忙字藏亡,越忙越要照顧好自己」,廖雲宏草書。(圖/廖柏任提供)

日積月累集書法的大器、建築的視角、設計的專業及藝術的情感,讓這藝家人以獨特的生活及工作美學,或在熱鬧的都會區紀錄來往庸碌情景,著墨心靈細微的故事;或參與花蓮鐵道電影院視覺設計,致力連結插畫與設計整合,家人雖各居一角,皆勤耕於藝術生活,積極推動藝術走入社區,只盼為有緣人在心中深深埋下藝術種子。

(本文作者雪莉,現為藝術工作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