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在北宋汝窯發揚與大放異彩的年代,清涼寺出土的汝窯,更有其代表性,成為史實文獻紀錄重要的一部份。宋瓷所深藏的情趣與精妙,使五大名窯各具丰采,無論是在器型或工藝紋飾,都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北宋汝窯的精緻度與造瓷工藝,在製燒的層面上更有其提高與突破,譜寫下史實上最精彩的一頁,也在中國瓷窯的紀錄上更添風華,成為不可磨滅的文化表徵。
在北宋汝窯精品中,壽成殿皇后閣具有其發展歷程的代表性,汝窯既為宋代青瓷之冠,款識亦有奉華、蔡及甲乙丙丁等,只有台北故宮保存了這些古物款識,宋代宮殿名的「壽成殿皇后閣」的款識更為後代所刻,而陽文銘版則付之闕如。
據宣和堂主人曾國良表示,清涼寺皇窯是宋徽宗所指定的,根據史書記載顯示,壽成殿皇后閣只見刻款,而宣和堂的珍品則有5個器型,更屬不易。在公元1125年禪讓後,在二位得力助手童貫及蔡京1126年過逝前,趕緊把皇城寶物包括汝瓷經由大運河送往大後方。
公元1127年發生的「靖康之難」,身邊的兩個主要助手童貫(大宦官)及蔡京(太師)則死於1126年,在1125-1126的二年裏宋徽宗則忙於指示大宦官童貫辦理將皇城汝窯運送到千里之遙的閩浙一帶,而這批汝窯後來證實為閩浙出土的寶物,另太師蔡京本身則是浙江麗水人,對汝窯的去處更是瞭若指掌。曾國良老師認為,在狗尾續貂的情況下,宋徽宗最後一個年號即為宣和,而曾國良老師的收藏堂號即宣和堂,繼續發揚汝瓷工藝之美。
根據台北故宮所出版之「北宋汝窯特展」一書中,有收藏少數的朱字刻款的奉華款等,其他款則付之闕如,據中國汝窯有關壽成殿皇后閣的亦為刻款,記載了款識的文史價值,而天籟閣的項元汴所著書中來做比對,宣和堂主人曾國良所收藏的陽文銘版款,共有5個器型的收藏,本文即以壽成殿皇后閣為主題。曾國良老師強調,宋徽宗所藏的汝窯珍品相當隱密,900年後才重見天日,而北宋的靖康之難,使東京寶物被金人劫掠一空,故宋徽宗當機立斷的將古物運送江南。
根據北宋汝窯一書中大陸學者陳萬里推論,汝窯燒製20年,但宣和堂主人曾國良卻認為至少有50年以上,並認為奉華款在劉后出生前即有。而汝窯銘款之重要是因為公元1040年時,畢昇發明活字版,陽文銘款很普及,推論重點在於大宦官童貫被宋徽宗派任花石崗計畫,利用大運河將蘇杭石木運到開封府,意圖營造全世界最美城市。
當1125年大難臨頭前,宋徽宗已意識到風雲變色,而利用大運河將東京汝窯寶物送至閩浙以避戰亂,但宋高宗並不知情,只顧逃亡與保住皇位,故閩浙一帶清涼寺汝窯的出土也僅是推論,更加證明後世有款識之汝窯珍品之可貴。宣和堂主人未來將有二十幾個款會陸續介紹,為大家解開汝窯款識珍品的定位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