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由文化部文資局、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臺南市文化局合辦的「史前動物出遊趣」特展,即日起於台江文化中心劇場棟3樓免費展出。此展透過南科出土遺址中的動物遺留,顯示當時住民與動物的相互關係,推知當時生態環境概況。現場透過標本及模型呈現、互動裝置、手作拓印、教具箱學習單等多元設計,讓大小朋友能以自然趣味的方式親近臺灣史前文化,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及生物的未來。
文化局表示,「史前動物出遊趣」特展,以現生標本、複製、模型等型態展出史前陸地及海洋動物,陸地動物有台灣第一狗、穿山甲、豬、鹿、果子狸,海洋生物則有魚骨標本如笛鯛、星雞魚、黑鯛、尖吻鱸、灰鯖鮫口部、貝類標本如長尾鳥蛤、硨磲貝、滿月蛤、萬寶螺赤旋香螺等,現場三座多媒體互動裝置則由觀眾親自操作,介紹史前人的工具百寶袋、史前動物故事屋及考古紀錄影像等三大主題。
現場可愛的史前動物印章及有趣的史前人的工具拓印供創作,也提供學習單協助小朋友體驗、思考展出內容。台江圖書館故事屋特別於11月14及28日上午,安排蘇靜芳故事志工主講「少年家弄與狗」及洪詩婷故事志工主講「人面陶偶的秘密」2檔繪本說故事活動,讓幼兒也能參與學習。
主辦單位強調,從探索動物遺留可發現各時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共生智慧,藉著追溯史前人與自然環境互動的蹤跡,提醒我們認知自然提供人類的豐富資源,而人類過度採獵與開發已造成環境的變遷,物種面臨絕滅或瀕危,「史前動物出遊趣」特展,展期自10月17日至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