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創作年代橫跨二次大戰戰後到二十世紀末,創作媒材廣及各藝術類型與表現基調的台灣知名雕塑家楊英風,留下的藝術作品廣受關注與典藏,樹立了在台灣藝壇不朽的傳世典範。與其具有學術與創作淵源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楊英風美術館合作推出楊英風紀念特展,帶領民眾進入楊英風從傳統到現代、兼具東西方哲理的雕塑世界,尤以生命精華的師院到豐年時期的作品為主軸,讓人一睹楊英風大師的創作精髓,讓外界大開眼界,無限感動。
在7日的《烽火少年楊英風特展》開幕式中,來自文化部、學院派、藝術家與企業界等重量級人士大老出席盛會,主辦方的師範大學更投注全力策辦特展,讓外界不僅看到了楊英風在不同時期的創作內涵,也見諸他在從傳統到當代美學的歷程中所創建的新思維,在展出作品中似娓娓述説著楊英風的天地人合一的藝術本質,並在體悟大自然生態中所呈現作品的開闊、聚焦與以人為本的藝術思維,讓人望之生義,醒悟再三。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致詞時表示,台灣藝術史的重建與藝術家資源整合,台師大扮演關鍵性角色,楊英風從傳統跨越到當代與現代,以立足台灣胸懷全球的定位,呈現台灣人文精神與藝術風範,讓人敬仰。師大美術系主任白適銘指出,在傳統創作領域中將數位科技融入,是楊英風老師創作的最大突破,對台灣藝術史的建構發展極具意義。前師大美術系教授梁秀中認為,楊英風老師一生為文化及藝術教育傳承盡心盡力,用有溫度及熱情的心賦予冰冷的雕塑作品新的註解與啟迪,他紀錄了台灣藝術發展在延續思潮與開創新局的努力上卓然有成,也建議文化部要為台灣前輩藝術家多做一點事,讓像楊英風這樣的大師級藝術家能讓後代與民眾有重新認識與追循學習的機會。
創作面向寬廣的楊英風雕塑大師,作品多元豐富,被稱之為全方位藝術家,作品涵蓋漫畫、版畫、水墨、水彩、雕刻、版畫、鉛筆畫等不同的創作風格。最讓人稱頌的是,將景觀與環境交融一起的「景觀雕塑」,更奠定他在世界藝壇與雕塑領域的崇高地位。楊英風的藝術理念,師法自然、美化人生,以達「天人合一」之境界,令人崇敬。
楊英風於七十年代提出「景觀雕塑」,此一開創性的觀念,終其一生以中國魏晉時期自然、樸實、圓融、健康的生活美學為景觀雕塑創作之核心精神。其作品有:裸女銅雕作品、鄉土版畫與寫實雕塑創作。「佛教系列」、晚期的「不銹鋼系列」則是其創作生涯中的成熟期,寓中國生態美學及佛家哲思於先進、現代的材質,以及簡潔的抽象造型中。
楊英風作品形式多樣、風格迥異,但皆具體而微地反映了台灣近代美術的歷程。在研究臺灣美術之發展過程中,主辦方特選取具楊氏階段性風華從師院到豐年時期1947-1963時代的風格作品,期望呈現其一生創作以現代科技結合民族精神之風貌。楊英風老師自謂從「雙手」到「思想」,無不是爲完成一個夢想,從木刻版畫到整體規劃的環境空間和不銹鋼鏡面景觀雕塑,均表現出他實踐人文關懷而結合科技和藝術的天人合一創作精神,令人推崇備至。「烽火少年楊英風特展」自即日起假師大德群畫廊展出,展至25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