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歷經多年籌備,在藝文、攝影界人士衷心企盼下,首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今(19)下午正式開館,並宣布明(20)日全面對外開放參觀。典禮上也首播紀錄短片《為攝影作品找一個家》,回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誕生,述說中心由民間推動到文化部籌備的歷程,更象徵著臺灣攝影與影像藝術邁向新里程。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為過去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位於臺北車站對面,緊鄰博物館群、臺北文化資產設施及相機街。全館包含地下一層及地上三層,二樓及三樓設置展覽室、教育推廣空間及行政區域等。一樓複合式經營包括攝影書室、設計文創選品、職人咖啡、多功能室等,讓民眾在欣賞攝影藝術外,也能體驗美好的生活風格。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是臺灣攝影界多年心願。文化部於2015年正式啟動「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此計畫由文資局、臺博館、國美館共同參與執行,2019年起由國美館統籌執行,並負責籌備及維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今日記者會上,文化部長李永得、國美館長梁永斐、臺博館長洪世佑、立委吳思瑤、黃國書、策展人林宏璋,以及資深攝影家莊靈、張照堂、全會華、黃明川、謝春德等藝文界、攝影界等共襄盛舉,以愉悅的心迎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攝影不只是藝術,同時也是歷史紀錄。今天是臺灣視覺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臺北館開幕,要特別感謝攝影界及社會公民努力,及龍應台、洪孟啟、鄭麗君三位部長在不同任期的努力跟支持。
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從零到一的過程要感謝很多人,未來臺北館的使命,便是將「一」的力量化為無限大,促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深耕臺灣、放眼國際」。
資深攝影家莊靈肯定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三檔開幕展的內容深度。同時,他也期望能在充足的人力和經費支持下長久發展,並以臺北館為首,陸續在全國設立分館,更期許今後館內展覽除了展現歷史脈絡,也能更加關注攝影在當代藝術上的表現。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至今已收藏超過11000件以上的攝影作品及檔案,跨度從早期19世紀西方探險家拍攝的歷史影像至現當代攝影藝術。實體展覽的內容,一方面以「臺灣攝影展」為核心面向,另一方面以「國際攝影展」引介重要的世界攝影思潮與影像美學,積極推動臺灣與國際攝影藝術社群的交流。而典藏品經數位化後,除規劃數位授權外,更以線上策展方式,於官方網站策劃數位展覽,首波四檔線上展,已於今年1月底率先登場。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於4月20日起正式對外開放,推出三檔開幕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典藏為基礎,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林宏璋策劃,從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等多元角度,重新回應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的臺灣攝影史;「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巡迴世界六年,本次為亞洲首度展出,同時也是全球巡迴展的最終站,由國際策展人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展,以灰塵為隱喻,呈現攝影在西方社會和藝術領域裡的角色演變;文資修復展「跨・交・通」則從臺北館的建築歷史變遷及空間功能轉換,回顧古蹟建築的生命史。詳情可至官網:https://ncpi.ntmofa.gov.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