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 /專訪】
對藝術創作的從一而終,總能讓作者在藝術領域有著深篤的信念,在時間流轉的歷程中,更能具體彰顯出個人創作風格與質感,讓作品在淬煉中積蓄光熱。資深且知名攝影家張宏聲,30多年的創作與教學歲月,用作品呈現他豐沛且敏銳觀察,也在傳承技藝過程中找到沉靜自若的執悟天地。人如作品的張宏聲,在歲月中參透生命價值,在既禪且詩的作品意境中找到人生真理,追求內在的寧靜同時,亦展現他攝影孤寂寬闊無垠的意念延伸,令人神往。
張宏聲從小就看著父親用72張底片的老相機拍照,全家出遊時,他就為家人拍照留影,這時他才剛唸小學,小小年紀拍照卻有大將之風,培養了攝影的興趣後,夢想長大後要開家照相館,在師大工業教育系印刷組就讀時,參加了攝影社,基於印刷與攝影的概念相通,張宏聲決定走非正規的攝影一路。當年剪報時,選擇央報副刊抒情文章,腦海中會自然浮現字間影像,文字見諸畫面的靈動,讓他在加入攝影社之後,更勤於大量閲讀國外攝影專書與暗房技巧,累積了紮實的攝影與暗房理論基礎,也掌握了攝影創作的趨勢,因而在大三接下攝影社社長,大四就開始教攝影並傳授專業技巧,一時聲名大噪。
張宏聲說,師大當年有兩個名氣很大的社團,一個是四海社有400多人,一個就是他當社長的攝影社有330人,他在師大攝影社分享攝影知識的同時,也在智光商工的社團教攝影,師大畢業後到大安高工教攝影,他用攝影作品幻燈片搭配上適合的背景音樂,塑造了攝影的環境與意境,呈現出動人的影音交織效果,受到學界青睞,他也在多個高中職擔任攝影社指導老師,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為學生開啟新的攝影視野。
在教書與創作的同時,張宏聲申請公費出國進修,以厚實最新攝影理論潮流與專業技巧,在美期間每月訂購6本攝影雜誌,大量閲讀,並獲得以42天在全美18個州做參訪旅行的機會,讓張宏聲的閲歷更加正向提昇。返台後受聘為北一女攝影社指導老師,因緣際會見習商業攝影課程,觸類旁通的學習體驗,商業攝影的入門與技巧創意迭次運用,終能領會其表現手法的奧妙。
在教學與創作間的攝影生命中,張宏聲執悟在自我肯定,他也透露克服心理障礙而滿意自我嚐試的過程,在心境上得到提昇的觸媒,成為未來專業學習的佐證,從攝影、暗房、燈光展覽,自學到融會貫通,理論暨實務的傳授,也在在說明了對一個從興趣培養到多面向文采彰顯者而言,凝聚攝影無窮質量,開啟宏觀大器的眼界,讓攝影創作者從自我修練到傳授技藝,乃至成為5國的世界展能技藝競賽國際裁判,此番殊榮確屬不易。
張宏聲22歲時,即發願在30歲時要對人生有所交代,他通過美國新聞處的作品審查展出他的黑白攝影作品,展開生平首次攝影個展,那年剛好30歲,意義非凡。他用彩色幻燈片洗成黑白照片相紙,難度頗高,當年攝影界鮮少人嚐試,因而在美新處展出時頗受好評。張宏聲說,按下快門,作品是屬於作者個人的,每張作品要有獨特性,更要務實的看待作品的內涵與呈現的意境與企圖,讓作品說話,就像攝影大師的作品,偉大就是永恆,不需理論證明。
出國留學前後,張宏聲即在思考生命的價值與人生的真理,從景物抒情到內在詩意,融合了宗教與哲學,讓他的作品清楚記錄他的內心世界,拍出最有感覺的創作,將每幅作品背後的生命與奇蹟,用寧靜落塵的心緒得到抒發,反向追求的生命昇華,也呈現他所意喻的釋放與解脫。張宏聲認為,藝術不僅是單純作品表現,攝影作品可用來發抒個人理念的情懷,而藝術更可視為一種修行,作品要永續體悟,不能短暫感受,攝影市場大部份都是公式化的追逐,這些符號就像一片落葉飄下,留下的意念也會有不同的解讀,所以作品的獨特性非常重要,他的心象作品所詮釋的境界就是這種心境的寫意。
創作與教育並進的張宏聲,從攝影得到了成就感,他強調:「我所心嚮的心靈世界:寧靜寬闊的天地、能容乃大的襟懷、深邃而易感的心、典雅且浪漫的生活、在有生命的生命裡、智慧之下的執著。」他在作品與外界分享時,希望大家要相信文字和圖像,但不要相信人,因為人非永恒,作品則可傳世。張宏聲在風雲水樹間,用作品彰顯靈魂,這樣深具人文情懷的攝影家,正在用鏡頭寫歷史,真實而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