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文資法十年卓然有成  保護沉船日列冊沉船觀覽營暨水下文資講座首航

▲2025保護沈船日系列活動喚起民眾對水下文化資產的認識。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聯手國立清華大學水下考古學暨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中心,於15日至17日在澎湖推出「2025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期能喚起社會大眾對水下文化資產之關注與認識,藉由一年一度專屬節日的儀式感與氛圍,讓沉船不再沉默。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表示,我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自2015年頒布實施至今,已屆滿10周年,為呼應此特殊意義,也劃下新的里程碑,選擇在臺灣列冊沉船數量最多的澎湖辦理「2025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其中「列冊沉船觀覽營」選擇「將軍一號」—臺灣官方首次進行水下考古挖掘的案例,更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該觀覽營錄取經過承辦單位組織審查小組依活動簡章所列資格審認,錄取且參加計22名學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致詞時表達對保護沉船日活動的重視。(圖/文化部文資局 提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致詞時表達對保護沉船日活動的重視。(圖/文化部文資局 提供)

另外,「2025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也包含「水下文資講座」,總計辦理四門水下文化資產相關課程,內容為發現水下考古學、發現水下文化資產、發現列冊沉船及發現將軍一號,邀請深耕水下考古領域之專家學者臧振華教授等親自授課,提供報名經錄取學員計95名,一起參與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

▲澎湖縣長陳光復致詞時肯定活動所展現的正面意義。(圖/文化部文資局 提供)
▲澎湖縣長陳光復致詞時肯定活動所展現的正面意義。(圖/文化部文資局 提供)

「2025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還包含「沉船特展」,針對「將軍一號」設計小型專題展覽,內容涵蓋沉船圖文與影像介紹、相關考古發現、沉船所處環境與保護狀況等,讓大眾對列冊沉船相關知識有初步認識。

▲「2025年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之「水下文資講座」開講前貴賓合影留念。(圖/文化部文資局 提供)
▲「2025年保護沉船日」系列活動之「水下文資講座」開講前貴賓合影留念。(圖/文化部文資局 提供)

主辦單位表示,期盼將臺灣海域中珍貴的歷史記憶,能透過「保護沉船日」的系列活動,達成公民參與的效益,讓社會大眾了解到沉船不僅是承載歷史事件的資訊及殘跡,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歷史敘事,水下文化資產的價值,更體現在這些遺留中,其連結了人類記憶與文化認同的深層意義。

 

 

相關連結:攜手保護水下文資 亞太區域水下文化資產研討會登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