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在嶺南畫派的畫壇獨領風騷中,水墨精髓總是凌駕在其他畫風門派之上的,許多習畫子弟也總能各擅其場,自成一格。知名水墨畫家陳麗雀則可謂其中的佼佼者,在創作與傳藝過程中,堅定而為,自在快意,透過豐沛的筆觸將生命填補的更加充實與圓滿,運用文化底蘊的精巧與華麗,開創藝術轉呈的新境界,令人觀畫之餘神往不已。
1947年生於台灣屏東的陳麗雀老師,自幼喜愛繪畫,時外祖父為飽學之士,家多珍藏古代書晝,常得涉觀,發現畫中題材,如山水樹石固多崇尚自然,即花鳥、蟲魚亦多田園趣味,與生活體驗相合,因此醉心於中國藝術之領域。1968年省立台北師專畢業前夕,假學校舉辦水彩個展,頗得嘉勉。畢業執教之餘,從張道林教授習油畫,從計岡伯教授習書法及國畫四君子,1981年再從黃昌惠教授習花鳥,對繪事更多研討,從而立志於中國繪畫之路。
陳麗雀老師有感於今日國畫,不能忽視時代步調,環顧近代國畫史乘最早提倡新意者,為嶺南畫派。憶自1968年得觀嶺南大師歐豪年假國立歷史博物館個展,深感其山水、花鳥、走獸、蟲魚、人物極饒古意,亦得今情;書法、詩詞格高思妙、極佩其學養之深,1983年自薦得拜師門,自是勤事寫生,力學不輟。1987年得歐大師提攜,為歐豪年教授畫室助教之職迄今。
陳麗雀老師在1992年於歐豪年大師支持與鼓勵下,假中華電視公司文藝中心舉辦水墨畫首次個展,並出版陳麗雀畫集第一冊,是時冠蓋雲集,佳評如潮,是為嶺南之光。1997年榮獲第五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畫藝國畫類得主。翌年於台北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舉行水墨畫展,並出版陳麗雀畫集第二冊,極受重視。繼之而來,除了各地邀請展覽之外,獲獎無數,可謂兼具創作與展覽為一的水墨藝術家,並能傳授教學,桃李滿天下,嶺南畫派在歐大師的引領下,發光發熱,奠定了藝壇上的地位。
台灣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林保堯教授所作序言表示:「當今水墨工作者,不得不攝取各類藝術的優質文化語彙,不得不博採異域藝術的精質生命美感,成為當今台灣戰後水墨畫新生代,不得不戮力耕耘的種籽營養,促使種糅的營養,必須朝向多元又多變,可能又是個當今水墨畫法度中的新法度,而當今的藝術工作,就是當今的藝術語彙,更是當今的藝術生命,陳麗雀畫作,便有頗不尋常的衝刺性靈與其音聲化現。」
陳麗雀老師現職為中華畫筌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台灣新世紀文化藝術協會理事,歐豪年教授畫室助教,台北國父紀念館花鳥山水班教席,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國畫班教師及齊鴻樓畫館館長。藝術創作生涯中,海內外獲獎無數,亦受日本畫壇尊重,畫作為北京宋慶齡故居美術館、台北101中華藝術館、國父紀念館等處典藏。
從事藝術教育凡四十餘年的陳麗雀老師,舉辦個展十餘次,聯展達百餘次以上,終生為嶺南畫派的耕耘者。本著發揚中華文化藝術、推廣社會人士學習水墨畫的熱誠,傾囊傳授畫藝,期望能夠提升畫質及激起興趣。
2015年創立「中華畫筌美術協會」,陳麗雀老師廣召藝術同好,每年舉辦二次聯展,成果斐然。除了在台灣展覽之外,尚遠赴新加坡、山東、北京文化交流展覽,傳播嶺南畫派精神理念。並以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根源,不斷地充實擴展知識的領域,再吸收西方繪畫的優點,融會古今中外的繪畫理念作爲滋養,不斷地求新求變,創造出獨特的個人風格,更加受到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