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授證及開箱 李遠:文化就在生活裡

與評審委員代表等,共同進行啟動儀式,與全場貴賓一同點亮文化百頁。 (1)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3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文化部長李遠、環境部長彭啓明、評審團召集人柴松林與評審委員、各部會及地方文化局處代表等出席,場面熱烈。現場除了頒發110處基地獲選證明外,來自各地73個獲選基地,也在5月3日至4日連續兩天,在華山大草原以「開箱文化百頁」市集,以六大區域為原則,帶來各具特色的文化體驗及特色飲食,一次開箱點亮臺灣的文化百點。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文化就在我們生活裡面。(記者 陳安婷/攝 )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文化就在我們生活裡面。(記者 陳安婷/攝 )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百大文化基地計畫徵選過程共吸引1000個單位報名,最後選出110個基地。在選擇評審時,特別謹慎邀請各領域代表,評審委員會組成後,文化部更秉持「不要干預」的原則,邀請曾當選「199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人」柴松林擔任召集人角色,也代表著臺灣文化是不分老、中、青大家一起做的。

他進一步指出,「看一場電影是文化、不丟菸蒂是文化、廁所很乾淨也是文化、聽一首音樂是文化、走出門在捷運中看一本書也是文化,文化就在我們生活裡面」。百大文化基地最重要的理想就是希望臺灣人真的有一個新的文化生活,看見今天百大文化基地共同出席受證及發表會,「我覺得很驕傲」。。

文化部舉辦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由文化部長李遠(左7)、環境部長彭啓明(右6)頒發基地獲選證明。圖為連金澎「鯤洋跳島」的獲選基地共同合影。
▲文化部舉辦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由文化部長李遠(左7)、環境部長彭啓明(右6)頒發連金澎「鯤洋跳島」的獲選基地獲選證明並合影。(圖/文化部提供)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環保必須「從文化做起,如果沒有文化、沒有心,再多的法規都沒有用」。他也大讚百大文化基地是歷年來最好的政策,環境部未來也一定會作為所有文化基地的最強後盾,除了整合260幾個環境教育設施場域、33萬個環保志工資源,一起投入文化基地串連,也會與文化部合作,一起從心、從文化開始,讓臺灣更乾淨、更美麗、更有文化。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授證及開箱活動,場面十分盛大。(圖/文化部提供)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授證及開箱活動,場面十分盛大。(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指出,百大文化基地類型多元,包含文創聚落與工藝、藝文展演、獨立書店、地方文化館、社區營造、古蹟聚落及影視基地等7大類。遍布全國的文化基地,參考所處地理環境、生態及文化歷史等,分為北北基宜的「淡蘭新都」、桃竹竹苗「浪漫智城」、中彰投雲「濁水沃土」、嘉嘉南高屏「南國創域」、花東「黑潮原鄉」及連金澎「鯤洋跳島」等6大區。

民眾瀏覽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現場展出說明。(記者 陳安婷/攝)
▲民眾瀏覽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現場展出說明。(記者 陳安婷/攝)

不論是由退休老礦工自力發起保留礦業文化的文史據點、為重新喚起並維繫鹽業文化而重建的產業基地,或是在劇烈天災之後攜手族人重新打造家園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協會,每個基地豐碩纍纍的文化果實,都有一個促使種子萌發的重要過去。文化部表示,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只是起點,期盼透過持續發掘的過程,由點至線再到面,豐富臺灣原生文化能量、形塑臺灣文化主體性。

華山大草原「開箱文化百頁」市集,獲選基地展出特色文化體驗。(記者 陳安婷/攝)
▲在華山大草原「開箱文化百頁」市集,獲選基地展出特色文化體驗。(記者 陳安婷/攝)

文化部說明,百大文化基地一屆為期兩年,未來兩年(114-115年),文化部除投入自身資源外,亦將邀集各部會共同合作、整合資源。同時攜手各百大基地與縣市政府,串聯不同的文化基地、地方文化場館及其他亦具潛力的民間文化據點,打造各有主題特色的文化走讀路線。

 

 

相關連結:臺南生活美學館70年館慶  南臺灣工藝大展「生活‧美學‧工藝」亮麗開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