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痕墨跡 巍然大器 史博館館藏名家書畫展 一覽古風與新意並存書畫世界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國寶級藝術家作品,甚得海內外人士與藝文古物界的高度重視,史博館也靈活調配這些珍貴的作品,在重要的文教與國家級博物館做展出,在館際交流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與關鍵性角色,呈現藝術家畢生創作所留下的豐富創作,令人在聆賞藝術精髓內涵的同時,更見撫古視今的正面意義與價值。史博館館長廖新田上任至今,熱切推動館藏文物的交流與跨域品牌合作,效益彰顯且備受關注,相當受到業界重視。

▲史博館館長廖新田致詞時表達對館藏文物交流的重要性。

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共同合作,目前正舉辦「筆痕墨跡-史博館館藏名家書畫展」,展期自即日起至4月23日,精選六十九件史博館書畫館藏,同時地展出于右任、黃君璧、傅狷夫、臺靜農、林玉山、莊嚴等四十七近代書畫大家作品,儼然是臺灣書畫藝術史的縮影,讓觀者能一覽古風與新意並存的書畫世界,兼涵臺灣文化意象,感受各家風格特色與書畫藝術的魅力。

▲傅狷夫的作品「阿里山雲海」,筆墨澄淨,意境優美。

基於藝術面貌隨著時代演進,融匯出文化價值,成為涵古納今的主體意識,而不同的景色、氛圍及地域造就書畫家不同感受、品味與畫派。臺灣乃美麗之島,自然風景迷人,書畫家倘佯其中,逐漸形成自身的水墨世界,並與環境結合,藉此傳遞生活之美和生命力。臺灣書畫發展,也如同社會動態一般,融合外來文化與本地精神,在承繼與創新中,交互刺激前進。而書畫發展歷史久遠,承襲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許多名師大家或跨海而來的傳承書畫技藝文采,也在融合不同畫風下更顯作品的精彩可貴。

▲水墨畫大師黃君璧的畫作「山水」,有著天地連結的絕美直觀。

據了解,1687年臺灣設置科舉,為此全臺興學,書法隨讀書風氣逐漸受到重視,陸續延聘來自沿海一帶的書畫名人來臺,此時詩文結合,書法以帖學為主,而水墨則見恣肆揮灑的人物與逸筆草草的四君子。爾後日本統治時期,帶來新式美術教育把西方寫實觀念導入,這種審美方向讓水墨畫從南畫類型轉而近似膠彩畫的細膩渲染;書法則用六朝筆意,輾轉將碑學風尚注入。政府來臺之後,多樣的碑帖拓本與中原書畫名家匯聚於此地,為書法與水墨的發展提供豐富資量與匯聚,讓書藝與畫風更顯豐沛多元。

▲林玉山的水墨畫作「鹿」呈現圓融美滿的自在心境。

廖新田館長指出,回顧前輩藝術名家大師在創作上的諸多成就,更清晰可見臺灣美術有著多元的基礎,是其發展的特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開放,更不斷引進西方創作思維與表現手法,讓書畫世界不再只是傳統四君子或是道釋人物,而是具備寫生、寫景、富含文人關懷與土地情思、有傳統筆墨技術亦有現代思維,具有鮮明時代特質的自身風貌,與強烈本土色彩的書畫作品。這些作品開創出的水墨書畫視野,展現善於吸納諸家之好,體現自身價值的海島文化精神,確實有其存在發展的藝術價值,也使得跨館與跨域館藏珍品的展出,更加符合社會的共賞價值與期待。

「筆痕墨跡-史博館館藏名家書畫展」,自即日起假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圖書館七樓展出至4月23日止。

▲于老的草書墨寶習於「孟浩然過故人莊詩」,筆墨字句有著巍然書藝。
▲書藝大師曹容隸書作品「移居詩」,筆觸溢發濃郁情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