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2019鷄籠米雕藝術學會聯展」於今(16)日至8月4日在基隆文化中心第二陳列室展出40件米雕創作。米雕是基隆在地的民俗文化技藝,此次展出作品跳脫傳統表現方式,加入禪繞畫、粉彩風景畫及以雕塑手法,轉變成多元文創作品,將傳統的捏麵人轉換成栩栩如生的時尚藝術品,傳統與創新兼具,值得藝術愛好者前往觀賞。

米雕就是俗稱的「捏麵人」,供欣賞及祀祭用的捏麵人即為看桌米雕,多見於建醮、普度、法會,以麵材捏塑而成的蔬果、水族、山獸等工藝看果,是每年鷄籠中元祭慶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台灣文化中佔有重要一席之地。
鷄籠米雕藝術學會創立者謝源張,本身也是基隆民俗米雕藝師,年少時受到當外燴廚師的父親影響與教作,傳承了看桌米雕製作技法。謝源張表示,米雕是基隆在地的民俗文化技藝,不能失傳,因此在2006年受基隆社區大學邀請開課教授看桌米雕製作,2007年成立「雞籠米雕藝術學會」。

鷄籠米雕藝術學會致力於培育米雕種子老師,在基隆各學校、社團、社區、廟宇教作,讓傳統捏麵結合多元媒材與思維,吸引更多愛好者一起學習、推廣並延續米雕這門技藝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