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天然染✕地方力–臺灣天然染色地方創生故事」系列特展,即日起至4月27日推出首部曲「藍染時光-三峽的歷史織影」,集結17位在地藍染工藝師,展出藍峽客大襟衫、藍色洋裝、藍潮西服及三峽藍染應用開發的寢具家飾用品等相關作品,展現從藍染工藝看見地方創生的思維,振興百年老街的故事。

纖博館主任簡惠華表示,纖博館曾出版「大地之華:臺灣天然染色事典」及推出「福爾摩沙的容顏~臺灣經典百色大展」,今年策劃「天然染✕地方力」系列特展,期待攜手推動天然染色與地方創生有成的專業團隊,讓民眾認識具有在地特色的天然染色工藝和動人故事。
策展人王淑宜指出,三峽老街極盛期約有15家染坊,今日三峽老街仍保留許多染坊牌樓立面,可見當年的興盛風華。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成立「三峽染工坊」,積極結合在地資源保存推廣藍染文化,每年7、8月舉辦「三峽藍染節」,形塑地方品牌和提升國際能見度。

本次展出作品包羅萬象,在「藍峽客大襟衫區」有藍染及薯榔染製作的清代閩服和客服代表大襟衫;「藍潮西服區」以藍染為主色調的西服服飾;「藍色洋裝區」呈現藍染融入現代服飾的設計和生活時尚;三峽染工坊的工藝師們以藍染床包組為設計主題,於「夜三峽寢具區」展出創意作品,「夜晚臥室」則呈現三峽藍染結合傳統技藝和當代生活的創意。
另外,纖博館也展出4套館藏藍染洋裝作品,期待兩地工藝師和團隊藉此對話交流。展期間規劃4場推廣活動,包括3月29日「藍染風車」手作體驗、3月30日「藍染時光-三峽的歷史織影展覽策劃」及「三峽藍染發展及文化」兩場專題講座、「藍染胸針」手作體驗。

纖博館說明,「藍染時光-三峽的歷史織影」邀請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共同合作,三峽地區從清代泉州安溪移民帶來染布技藝,因環境氣候適合種植染料馬藍(大菁)以及染布所需的良好水質,染好的布透過淡水河銷往廈門、漳州、福州及上海等地,曾是北臺灣最重要的染布業中心。而纖博館鄰近的大里杙老街,過往店舖林立,盛極一時,希望藉由兩地相似的歷史文化和在地工藝發展軌跡開啟對話。
詳見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