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備受臺灣藝文界所關注的「自由的風-臺灣繪畫研究所」95周年紀念活動,涵蓋了作品展覽、講座與書刊發行,展現出難得一見的正向質感與深廣度,在「呂雲麟紀念美術館」的策畫主辦下,由臺灣前輩藝術家的二、三代黃秋菊、呂學偉及陳子智擔任共同策畫人,在7月1日適逢臺灣繪畫研究所95周年紀念日的今天,國人藉此齊一關注臺灣前輩藝術家當時為臺灣本土藝術發展,以及積極培育藝術創作人才的決心意志,給予正面的肯定與支持的同時,更要對此在臺灣土地上第一個由臺灣文化人士所催生成立的臺灣繪畫研究所帶來的影響表達新的體悟,讓此機構能在藝術產業界建構發言地位,向上提昇的同時備受關注。
1929年的臺北大稻埕,出現了一間臺灣人創立的「臺灣繪畫研究所」,在日人石川欽一郎的鼓勵下,倪蔣懷出錢出力的四出奔波張羅租房、桌椅、習畫器材與工具等,也積極的忙著佈置和宣傳的前置作業,尤其在臺展與帝展綻放藝術光彩的陳植棋等藝術家們,更是支持著倪蔣懷的行動力,也使得當時成立的繪畫研究所有著最堅強的師資陣容。在那個時代,對藝術的追求夾雜著身為臺灣人的自我期許,在這樣的環境下,臺灣繪畫研究所吹起一陣自由的風,短促卻熱烈的激盪著曾經在這裡創作學習的洪瑞麟、張萬傳和陳德旺等年輕藝術家們日後在美術領域的多層面發展,更加形成臺灣美術史上不可忽視的一股風潮與力量。
本次活動並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白適銘及國美館研究員林振莖擔任主持人,並進行參展作品的解析與導覽,讓民眾能從多位前輩藝術家當年創作所留下的真跡原作中深摯感受到他們才情畢露的筆觸揮灑,在對應當時的時空環境下的藝術創作所展現的理念訴求,也能引起觀者廣泛的共鳴。參展的藝術家們分別是石川欽一郎、倪蔣懷、陳英聲、藍蔭鼎、陳植棋、楊三郎、張萬傳、洪瑞麟與陳德旺等九人,紀念展中提供臺灣前輩藝術家的當年作品,在臺灣藝術發展歷程與創作軌跡中,更開啟後學與研究臺灣藝術發展史的佐證契機,也是這次活動主辦單位與策畫人的用心與投入所獲得的具體效益。
除了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覽之外,也安排了頗具交流價植的藝術講座,由知名獨立策展人暨臺灣美術研究的白雪蘭做講座主持,她以「1929臺灣繪畫研究所的推手倪蔣懷」為題,陳述了她的資料搜集、藝術家家族後代的互動與文史紀錄與運用,強調一位前輩藝術家當年在日據時代的時空環境下為藝術付出的過程與心境,資訊提供彌足珍貴。另外,由國美館研究員林振莖做此次特展的導覽,也從不同的時期來觀察前輩藝術家作品創作上的特質與轉變,提供民眾在聆賞中有著更聚焦的參考面向。
現為「呂雲麟紀念美術館」館長的建築師呂學偉,以紀念特展主辦方的立場表示,這次臺灣繪畫研究所的成立95周年紀念,感謝藝術家、老師與民眾熱烈參與之外,主要目的讓在於藝術教育推廣的重要性,臺灣民眾對臺灣前輩藝術家的認識與了解不如國外的大師名家,可以解釋為對臺灣藝術史的理解與重視不足所致,要讓民眾對臺灣藝術史的通達體會,教育是個必然手段,而經常性的舉辦前備藝術家的展覽、講座與交流,也能與社會建構彼此認知的誠意與機會,也能更加彰顯「自由的風-臺灣繪畫研究所」成立95周年紀念的意義。
呂學偉認為,臺灣有文化史、藝術史,臺灣開墾史已有400年,但要去紀念一個像臺灣繪畫研究所這樣的機構,除了已有95年的歷史,更重要的是這是臺灣人第一個設立的機構,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從臺灣繪畫研究所的起源,重要的歷史事件與史料,都關乎臺灣藝術史的未來發展,回頭再看看臺灣前輩藝術家所留下來的畫作,也將成為二、三代傳承與推廣、典藏的重要課題。
張萬傳的媳婦並擔任張萬傳工作室負責人的黃秋菊,也是這次臺灣繪畫研究所95周年紀念特展的共同策畫人,她為藝術教育推廣的專業表現令人讚佩。文獻中指出,倪蔣懷是石川在臺灣的第一個學生,在石川的啟蒙與鼓勵下,倪蔣懷致力培育臺灣的美術人才,臺灣繪畫研究所則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西洋繪畫的教學機構,當時臺灣著名的畫家石川、陳植棋、楊三郎、藍蔭鼎都曾在該研究所任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臺灣繪畫研究所像是吹起一陣自由的風,也啟迪了多位年輕藝術家的習藝創作之路,對未來的藝術發展與時代影響皆為巨大。
獨立策展暨臺灣藝術研究學者白雪蘭,則認為當時的時空環境下成立了臺灣繪畫研究所,使臺灣民眾有了學習美術的管道,籌畫者決心要做對臺灣社會有意義的事,這次能藉由文史資料、日記來解構呈現當時的草創現況,倪蔣懷的出錢出力,熱力奔走,石川也支持贊助一個有理想及願景的藝術機構,並鼓勵臺灣第一個畫家的無私奉獻於臺灣本土藝術發展的倪蔣懷,他那為藝術奔走的格局與胸懷,在忍辱負重的過程中真心為臺灣培值藝術人才的作為讓人敬佩。
國美館研究員林振莖則強調,這次「自由的風-臺灣繪畫研究所95周年紀念特展」活動,他雖然是主持人與負責作品導覽,但他覺得這場紀念特展具有多個重大意義:一是透過展覽、講座與書刊發行,集結當時的前輩藝術家的珍貴作品做展出,這是主辦單位「呂雲麟紀念美術館」所展現的人脈、資源與氣勢,也是一般政府級的美術館所做不到的。二是能湊齊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出,並以講座、講述、解析與導覽的形式做呈現說明,也呈現了臺灣主體意識的崛起,透過臺灣繪畫研究所的人才培育機制,對社會帶來廣泛迴響。
林振莖說,另外則從影響層面所呈現的話題,有著臺灣文化向上提昇的作用,將前輩藝術家洪瑞麟、張萬傳與陳德旺的藝術特質與社會氛圍做融合,積極開發了臺灣在藝術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效益與轉機。基於此,在主辦單位與共同策畫人的「自由的風-臺灣繪畫研究所95周年紀念特展」活動,亦在貼近臺灣文化主流意識與全民重視臺灣藝術史的發展歷程中,勢將寫下永恆與璀璨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