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10月的士林藝文活動高潮不絕!10月1日的白晝之夜才迎來了40多萬參觀人潮,緊接著邁入第10年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計劃也登場,以「臺北繞個路」為策展核心,邀請6組創作團隊透過燈光裝置、創意街牌、插畫、馬賽克磚,帶來12件街區驚喜創意作品,更邀請知名DJ林貓王在慈諴宮戲台辦理2場音樂派對,以及導覽、速寫、街拍等3場體驗活動,期盼透過設計帶領大家深入士林,享受繞個路的樂趣。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此次以「在士林遇見東南西北」為題,選擇士林慈諴宮周邊重要的四大路及四小街作為策展地點。此街區鄰近基隆河舊河道,以慈諴宮為核心,方正的防衛格局向外擴散,形塑出「井」字型的街道輪廓。此處不僅有北臺灣重要的信仰中心,日夜皆有熱鬧的市場聚落,邀請民眾即日起至10月30日,「繞」進士林街角體驗在地故事。策展團隊左腦創意的創意文宣,結合「在士林遇見東南西北」主題,以大富翁為概念,設計棋盤格地圖,歡迎民眾帶著文宣,繞一下大東路、大南路、大西路、小北街。
以慈諴宮為核心,向外擴散的方正街區,是士林街道的特色。擅長用設計與生活對話的貳步柒仔,透過士林東西南北路的特色店家及標誌建築,將百年老店士林名刀及許聚茂中藥房、百年古蹟慈諴宮、西服一條街,以極簡精練的手繪方式,在四個十字路口處創作出創意路牌〈This Is A Sign〉,也引領民眾憶起街區的往日風華。
位於大東路百年歷史的許聚茂中藥房,昔日曾為街區最高的樓房。藝術家周學涵透過路上觀察、物件採集及轉化,取樣在地的舊磚飾輪廓,以許聚茂中藥房為載體,將採集的士林圖像、物質與故事轉換為一片一片的馬賽克磚,創作出〈履寶磚:士林系列〉,百年中藥房換新裝,也讓大家透過不同的磚飾圖像,閱讀巷弄生活堆疊的痕跡。
如今車水馬龍的基河路,過去曾是基隆廢河道,上頭還有現已是劍潭捷運站造型的士林吊橋。由藝術家劉致宏創作的〈浮現 RELOAD〉,以座落於大南路與基河路交叉口的士林街福德宮為載體,以「水」的元素意象重新繪製水紋圖樣的燈箱、佈告欄與階梯立面,劃分為「多格視窗」,並印刷三款限定版水籤詩,淺顯易懂地傳遞過往的故事。
大西路上,傳統西服店林立,是過去士林人嫁娶、升遷、面試等重要場合訂製西服的場所,就連當時的學生制服也都會來這裡訂製,可以看出過往人聲鼎沸的街區生活。藝術家賈茜茹以〈回家前的小時光〉為題,以士林夜市燈火通明的景象,在玻璃櫥窗上重現身著西服的人影,並使用臺灣傳統花布跟格紋布料的圖樣回應過往熙熙攘攘的人群,變形、拉長的人物形象,如同夕陽餘暉下從大西路返家的各式身影。
隱藏在不起眼的小北街洋樓後側的22巷,則有著柳暗花明的驚喜感,傳統的穿屋巷結構,乍看狹小的窄巷,繞進去卻別有洞天。設計師Misc走訪時,覺得穿進小巷的感覺很像走進桃花源,因此打造作品〈探探桃花巷〉,以桃花的意象,透過霓虹燈管和壓克力等具青春感的材質,為巷內注入光與色彩,也透過趣味點綴傳統紅磚牆,而小花展開的微笑,也揚起溫暖的善意,邀請大家走進這條安靜小巷,尋覓自己的幸運桃花。
昔日重要的交通轉運空間的士林圓環,是人們在此聚集並出發前往不同的方向的起點。在過去是庄役所(如區公所)的士林公民會館廣場,藝術家張騰遠以此為概念,創作〈鸚鵡人-人類研究報告(士林篇)〉,設計與士林圓環有關、不同職業、不同年紀的角色,從這個圓環出發前往各自目的地,暗示此場域曾經具有轉運功能,而除了物理距離的轉運,也是許多在地民眾人生的轉運站。
從2013年開始,「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計畫,不斷透過「設計」切入,深入臺北街頭創造更多的溫度與視角,提供獨特城市生活的觀點。邀請大家跟著藝術創作者的腳步,打破既定的日常路線,「繞」進巷弄之中,導覽及工作坊活動請至活動報名連結報名,或上文化局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