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工作坊圓滿結束  檔案數位化進入家庭   記憶永不褪色

▲家庭檔案數位工作坊吸引業界人士的熱烈參與。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由文化部發起並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及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三方合作的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20日舉辦「不褪色的記憶:家庭檔案數位化DIY工作坊」,以智慧型手機和簡易工具帶領參與者數位化家中的照片、底片、紙本文件等檔案,學習保存檔案的方法,讓生活檔案記憶永不褪色。

▲講師何沐恬(左)介紹數位化檔案時所使用的相關工具與設施。(圖/文化部 提供)
▲講師何沐恬(左)介紹數位化檔案時所使用的相關工具與設施。(圖/文化部 提供)

「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是針對臺灣藝文空間、藝術工作者、研究者交流與檔案保存的研究計畫,以1980年代至21世紀初臺灣獨立藝術空間為對象,進行文獻檔案的整理與建構。在文化部支持下,C-LAB與AAA合作舉辦一系列的公共活動,以階段性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透過共學講座、工作坊及論壇等形式分享及交流,活絡對藝術空間的討論,探詢藝術檔案在數位時代下所涉及的議題及方法學,今年已辦理2場講座、1場工作坊。

▲學員踴躍分享欲數位化的材料。(圖/文化部 提供)
▲學員踴躍分享欲數位化的材料。(圖/文化部 提供)

此次工作坊由AAA檔案員何沐恬主講,民眾對保存家庭檔案有著高度興趣,工作坊中講解檔案數位化的基礎概念,並展示如何清潔和保存實體檔案,參與者在講師的指導下,利用智慧型手機和Snapseed、FastStone等軟體,親手將家中的紙質文件、照片和底片進行數位化,體驗保存檔案的實作過程。參與者紛紛表示,這次工作坊不僅讓他們學到了實用的方法,還增進了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和交流,特別是逐漸褪色的老照片透過數位技術「凍齡」在當下,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使用手機及數位軟體將手機數位化。(圖/文化部 提供)
▲使用手機及數位軟體將手機數位化。(圖/文化部 提供)

帶領工作坊的何沐恬表示,藝術檔案數位化乍聽起來很困難,但其實透過工作坊的演示,可讓民眾感受到檔案數位化的需求就在日常裡,而檔案的珍貴在於它們是由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串起,值得傳承記憶,進而建立屬於檔案所屬的史觀,本次工作坊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多關注家庭記憶,並利用現代科技保存這些珍貴的生活點滴。

 

 

相關連結:文化部文化體驗「藝術入校」交流工作坊   教學藝術家分享入校經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