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故事」看臺南考古故事 考古遺址入門指「南」12/1上線

【記者 鄭緯武/採訪報導】

臺南市有近300處考古遺址,為了讓民眾瞭解更多臺南考古遺址大小事,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網路平台「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合作,共同製作《考古遺址入門指「南」》主題特輯系列文章,將自12月1日起以每兩週一篇中篇文章、每週兩篇短篇文章的頻率,在故事團隊的網站、Facebook與Instagram上架。

臺南市擁有各式豐富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與生活在周遭的人們交織成一部活的歷史。然而考古遺址深埋地下、平時不易見得,一直以來都覆著神祕的面紗,彷彿考古工作只和專家學者有關,一般民眾難以親近,這也讓臺南近300處考古遺址,除了過去那些因發掘與研究出土而為人所熟知的知名遺址外,大部分仍默默埋藏在地底下不為人知。

▲「考古遺址入門指南」隆田考古展示室鎮館之寶─鳥頭狀器。 (圖/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為拉近臺南考古遺址與國人的距離,讓民眾在認識史前文化的過程中,能透過考古遺址親眼印證、對於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產生更多認同感,文資處過去幾年來持續推動考古遺址教育推廣活動。

今年文資處更與網路平台「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合作,共同製作《考古遺址入門指「南」》主題特輯系列文章,於故事團隊的網站、Facebook與Instagram上架,讓讀者們帶著智慧型手機,就像隨身攜帶一本「考古指南書」,將過去給人艱澀難懂印象的考古遺址學術知識,轉化為與生活貼近的常識。

▲「考古遺址入門指南」鳳梨田上的史前陶片-我們生活在遺址上。 (圖/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文資處表示,此次《考古遺址入門指「南」》系列文章將分為「臺南市考古遺址與文化」、「跟著遺址地圖漫步」和「臺南考古人日常」三大主題,透過深入淺出的敘述方式,來呈現臺南考古遺址的不同面向。文章中首次揭開「遺址巡查員」工作的神秘面紗,還要告訴民眾這座美食城市的「史前臺南美食」是用什麼煮出來的,以及臺南人的老祖先們生活空間到底長什麼樣子。除了這些議題,文章也會做些「置入行銷」,向讀者們說明在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應該如何面對考古遺址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