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臺灣藝術史  彰顯未來美好世代  國美館主題展聯合開幕  備受關注與全民期待

▲國美館主題展聯合開幕式。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2018年至2023年間執行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6年期間,陸續累積包括典藏維修護、研究出版、展覽策劃與教育推廣等面向的成果。「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與「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2檔展覽,呈現明清至戰後1960年代之時代區間的美術鉅作,以多類型展件、多元面向與公眾分享重建臺灣藝術史階段性成果及臺灣美術史發展特色,策畫歷程備受矚目。

13日的聯合開幕式,開場之際分別邀請臺中藝術家兒童合唱團與狂夢藝術帶來精采的演出,演繹「重建臺灣藝術史」跨越世代文化資產的意義及傳承,以及仰賴多方共同參與,以田野調查、文獻探討等研究方法推進的藝術史書寫與建構過程。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國美館長陳貺怡、策展人黃冬富及許多臺灣重要前輩藝術家家屬盛情出席,一起見證「重建臺灣藝術史」6年的文化成果展現。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達對屬於臺灣藝術史的重視。(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達對屬於臺灣藝術史的重視。(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示,「重建臺灣藝術史是一棒一棒建構而成的」,透過藝術家的創作、家屬的信任及無私捐贈、民間的收藏、修復師的細心修復、研究者及策展人的梳理,我們才有機會重新回頭審視屬於臺灣的藝術史。王時思說,重建臺灣藝術史之所以是前瞻計畫,最重要的是希望在重建藝術史的過程中,讓國人及未來世代,藉由藝術家奮力留下的時代紀錄,回顧過去、了解自己,進而往前思考臺灣的下一步在哪裡。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致詞時說明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重點與其文化傳承價值。(圖/文化部 提供)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致詞時說明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重點與其文化傳承價值。(圖/文化部 提供)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指出,國美館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2018年起陸續典藏800餘件作品,以及完成為數眾多的修復、研究策展、推廣教育、數位互動應用等項目,建構臺灣藝術史知識、為觀眾打造多樣的藝術體驗,也持續記錄跨世代藝術家生平,同時耕耘藝術資產的保存與拓展,並因此與藝術家、藝術家家屬、收藏家、專家學者、修復師等締結一個緊密的藝術網絡,共同參與臺灣藝術史的編寫。

陳貺怡強調,藉由此次「匯流溯源」及「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覽,將這些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重建臺灣美術史從來不是單一館所能承擔的責任,是需要大家共同戮力、集體書寫的。3月底開展至今受到許多民眾的喜愛,上星期日單日進館人數達到5000人,雖然沒有酷炫的作品,但代表民眾對臺灣美術史出乎意料的喜愛。

▲策展人黃冬富認為國美館在重建臺灣藝術史的維護與宣揚上,具有極大的貢獻與成果。(圖/文化部 提供)
▲策展人黃冬富認為國美館在重建臺灣藝術史的維護與宣揚上,具有極大的貢獻與成果。(圖/文化部 提供)

「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策展人黃冬富認為,國美館從省立美術館時期,就以建構臺灣美術史為主要定位,有關臺灣早期書畫作品可說是全臺灣公家文化機構中收藏最完整。「我在佈展過程中發現,如果認真看展,一天不見得看得完,有很多重量級甚至將近一半以上是國美館從來沒有展出過,還有一部分是在臺灣都還沒有曝光過的作品,非常精采。」黃冬富說,他覺得這次展覽是國美館開館以來,有關臺灣美術脈絡中,在重建臺灣美術史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且意義重大的展覽。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策展人黃詠純認為,以3個主軸2個階段來做展出內涵的呈現,極具正面意義。(圖/文化部 提供)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策展人黃詠純認為,以3個主軸2個階段來做展出內涵的呈現,極具正面意義。(圖/文化部 提供)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策展人黃詠純表示,本展以臺灣美術發展研究、作品修復案例、文化近用3大主軸,分2個階段來呈現2018至2023年美術館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多元成果。觀眾能夠透過作品、文獻檔案、書籍與影音紀錄片,多種媒介來認識臺灣美術發展的多元特質,進一步看見美術史的建構與書寫其實是許多人的共同努力,如藝術家、藝術家家屬、美術館、作品修復、研究者與策展人員等,期待藉由此次展覽邀請各個不同的世代,來凝聚對臺灣美術的共同記憶。

▲在文化部藝發司司長周雅菁(左)的陪同下,文化部次長王時思(中)聽取策展人黃冬富教授的導覽。(圖/文化部 提供)
▲在文化部藝發司司長周雅菁(左)的陪同下,文化部次長王時思(中)聽取策展人黃冬富教授的導覽。(圖/文化部 提供)

國美館說,此次同時推出2檔典藏主題展覽,希望能夠更為系統性地建立臺灣美術史的脈絡與知識。由黃冬富策劃「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為奠基於2020年館方委託的典藏研究專案,深入梳理明清至戰後60年代,橫跨約300年的臺灣書畫美學發展,可謂近年來最完整的早期書畫研究展覽。展覽以媒材分設「臺灣早期書法」及「臺灣早期繪畫」2大主題,共122位藝術家、147件作品展出,以建構出1640-1945年左右臺灣書畫發展的重要體系。

▲國美館主題展展出內容豐富多元,極具考究價值與傳承效益。(圖/文化部 提供)
▲國美館主題展展出內容豐富多元,極具考究價值與傳承效益。(圖/文化部 提供)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一展則完整呈現2018-2023年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的重要工作成果,總結了國美館在臺灣藝術史的主題研究、重要藝術家的創作史影音紀錄和出版、典藏作品的購藏與修護保存等具體成果,並透過3大主軸階段性的規劃展出。第1階段重點專區為「臺灣美術典藏脈絡與文化傳承」與「臺灣美術作品的保存與修護」,共計展出125件作品、30餘件文獻、約100本美術史研究叢書、40部藝術家紀錄片與典藏數位互動應用網站等多元展示內容,展現「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多元實踐方針,生成臺灣文化主體,連結世代之間的文化記憶,經由認識與尊榮自身的歷史,進而形構對臺灣美術未來發展的前瞻視野。

 

 

相關連結:國美館與工藝中心推出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特展   史哲強調重建臺灣藝術史的文化自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