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復育原生動植物不停歇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3月3日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新北市農業局秉持接軌國際決心,多年來持續關注在地野生動植物,包括物種保護、棲地營造,以及生物多樣性宣導教育等,亦長期致力於特殊原生動植物復育,如豔紅鹿子百合、雷公蛙(臺北赤蛙)等,自然生態保育工作深獲民眾和地方社區支持。

▲台灣百合從北海岸地區復育推廣至瑞芳區、貢寮區,總共超過3萬株。(圖/農業局提供)

2013年12月20日,聯合國宣布每年的3月3日訂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並由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 ,亦稱華盛頓公約)負責推動,藉此提升大眾對野生動植物的關心, 新北農業局多年來持續關注在地野生動植物,至今於石碇區、烏來區及新店區復育栽植約28,000株烏來杜鵑,台灣百合從金山區、萬里區(北海岸地區)復育推廣至瑞芳區、貢寮區(東北角地區),總共超過3萬株,並於平溪區復育豔紅鹿子百合約 6,000株。

▲新北農業局於平溪區復育豔紅鹿子百合約 6,000株,圖為民眾復育情形。
▲石碇烏來杜鵑復育栽植約28,000株。

農業局也於三芝區與石門區推動保育雷公蛙(臺北赤蛙)棲息區域,積極與進行生態友善耕作的農民合作,在農地中保留或營造適合雷公蛙棲息的環境與廊道,讓雷公蛙能順利復育,創造出對環境友善的保育基地並保存自然地景。

▲新北農業局於三芝區與石門區推動保育雷公蛙(臺北赤蛙)棲息區域具成效。(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復育除了持續擴大族群數量外,對於保護森林溪 流以及友善農田等生物棲地也十分重視,其中地方社區及學校參與更 是工作推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隨著越來越多人對自然之美的嚮往和親近,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便愈顯重要,期望大家一起親近自然、體驗人文、響應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共同愛護珍貴的生態環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