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小小孩DEMO》半即興演出 呈現孩童視野的感受與體驗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黑眼睛跨劇團、驫舞劇場與MIT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首度合作,以新手爸媽藝術家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為創作發想,帶來全新創作《春風小小孩DEMO》,7月25、26日在水源劇場帶來4場演出。該劇結合戲劇、音樂、舞蹈,以兩個4歲孩子的體驗、感受為核心,打造出一個非典型劇場,提供大眾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

《春風小小孩DEMO》作品分為上半場〈DEMO〉、下半場〈春風小小孩〉。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鴻鴻表示,這個作品構想來自帶小孩的經驗,以半即興的方式,嘗試把跟小孩一起遊戲、生活的過程,轉變成一個兒童劇場,演出彈性非常大,也是作品有趣之處。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及與女兒陳力迦尼互動演出〈DEM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及編舞家太太葉名樺,與女兒陳力迦尼共同編創〈DEMO〉,演出過程依其當下的感覺選定音樂,三人隨著樂曲,變化角色,搭配各式服裝造型,再運用滑板車、鞦韆等道具,每一場都可能呈現不同的演出。

▲〈DEMO〉的半即興演出,讓每一場可能都是不同呈現的演出,令人驚喜。(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陳武康表示,這是個很當代的作品,透過女兒的想法與感受作為創作方向,希望看到一個很單純的生命自在演繹什麼是表演,就像Demo一首歌或一段音樂最原始的版本,呈現每一個開始發展的當下。葉名樺也運用平日發生的事情為素材,在不介入孩子思考的前提下,從女兒身上發現作品的樣貌和個性。這是一家三口首次合體演出,孩子的臨場反應常在預期之外,使得編舞極具挑戰性。

▲一家三口首次合體演出,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也令人好奇。(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黑眼睛跨劇團的藝術總監鴻鴻與他4歲半兒子閻樂天共同創作的〈春風小小孩〉,講述一個小男孩與風的互動。鴻鴻表示,創作靈感來自閻樂天小時候不喜歡風,所以就以此為背景,寫了一個害怕風的小男孩,從抗拒風、讓風消失,到最後和爸爸一起找到風的故事。這個演出是與孩子互動的狀態裡產生的,希望帶給觀眾有更多方式去應對孩子的不可理喻,家長應盡力去陪伴孩子正在經歷的這個過程,而非一直跟他說,你不可以或你應該怎樣。

▲〈春風小小孩〉講述一個小男孩與風的互動,發想新奇有趣。(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劇中小丑演員透過遊戲和觀眾互動,引導觀眾一起踏上尋風之旅。此外,和MIT米特薩克斯風樂團合作,樂手用吹奏薩克斯風的音樂模擬風的各種狀態,如微風、颱風、龍捲風、春天的風等,帶著大小朋友藉由音樂,感受風的動態,讓風具體化。

▲《春風小小孩》運用薩克斯風的音樂模擬風的各種狀態。(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春風小小孩DEMO》從年僅4歲的閻樂天、陳力迦尼的感受和視角出發,帶領觀眾認識、了解小孩的表達、合作與抗拒。「孩子像風,有時候疾風陣陣,有時候微風徐徐。」陳武康表示,這個演出超乎想像,把演出的主動權賦予孩子,讓孩子帶著觀眾離開成人的思維,也給大小朋友一次全新的藝術體驗。

▲《春風小小孩》現場演出。(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