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胡老師》-胡淑賢用無私的愛締造生命奇蹟

【特約撰述/郎亞玲】

你對清水所知若何?論宗教信仰,你不可不知觀音廟「紫雲巖」,論世界級美景,你不可能不知「高美濕地」,論文化資產,你豈能不知三千多年前的「牛罵頭文化」考古遺址。不只如此,鰲峰山看夕陽,清水名人先烈,清水的美食米糕、肉圓,讓人如數家珍,經常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造訪一遊。

然而,不論是人文、歷史、地景、藝術、文化資產,只要是與文化有關的事項,都和一個人有關,清水曾經有那麼一個偉大的女性-胡淑賢女士,在藝文生態尚不均衡的時代,為地處偏鄉的清水小鎮編織了一個藝術大夢,她畢生用盡全力,登高一呼,挖掘在地文史資料,培育藝文人才,整合各項文化資源,透過「社區營造」、「公民大學」、「福音傳播」三個系統,將整個清水小鎮成功塑造成古典音樂的孵育場,年輕學子在充滿藝術的氛圍下成長,孕育了無以倫比的藝術涵養。

▲作家楊牧婷(左)與母親胡淑賢老師。(圖/楊牧婷提供)
▲作家楊牧婷(左)與母親胡淑賢老師。(圖/楊牧婷提供)

新書《清水胡老師》為紀念胡淑賢而出,由繪本作家也是胡老師的獨生女楊牧婷創作,而這本書是經歷了十年的沉澱、醞釀編纂而成,厚達三百多頁的書,內容包括對母親的懷念、夫妻情感、母女關係、家庭生活,並細數母親傳播福音的工作、教育改革的理想、推動的藝文活動、參與的社會運動等。除了她的書寫,其中還集結了多篇,由親戚、朋友、學生、教友等地紀念文字。在自序中,她感謝朋友家人的支持,而堂妹楊章君以充滿童趣與生動的筆法,描繪出重要章節的人物、動作,讓整本書老少咸宜,散發親切溫馨的氣息。

▲楊牧婷和她的的兩本著作《清水胡老師》和《小青蛙法格VS.101》。(圖/郎亞玲攝影
▲楊牧婷和她的的兩本著作《清水胡老師》和《小青蛙法格VS.101》。(圖/郎亞玲攝影)

胡淑賢老師(1955-2011)誕生於新竹縣尖石鄉,父親在警界服務,後至台北讀小學,並從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學畢業,更進入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就讀。並同時受浸成為虔誠的基督徒。22歲為了下鄉傳福音來到清水小鎮,擔任清水高中歷史老師。25歲嫁給任軍職,同為虔誠基督徒的楊嘉森先生,更加積極地傳揚福音。1984年愛女牧婷誕生,兩年後,在家人支持下赴美至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攻讀,並取得英語教育碩士學位。回國後,她開始帶領學生走訪清水小鎮,深入探索認識在地文化。

▲ 1996年辦理的「牛罵頭音樂節」。(圖/楊牧婷提供)
▲ 1996年辦理的「牛罵頭音樂節」。(圖/楊牧婷提供)

胡老師最重要的里程碑,不外乎是1992年,與在地藝文界同好共同創立「台中縣古典音樂協會」,以及1995年創設「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擔任創會理事長。這兩個社團,前者以古典音樂的推動為訴求,後者以促進文史研究為目標,二者各有重點,卻齊頭並進,互通有無,培育出清水地區一群傑出的藝術行政推廣人才,和出類拔萃的文史研究專家。同年參與台中縣政府鄉土教材編纂工作,主編《古早、古早清水叫做牛罵頭》一書。此後陸續參與書寫、編輯、出版文史書籍,陸續出版《清水第一街—大街路深度之旅》、《牛罵頭老照片專輯》、《小燕鷗之愛》、《高美溼地生態之美》等書。

在社會運動的參與上,胡老師也不落人後。「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曾發起反對設立海渡火力發電廠運動,並促成2004年政府公告成立「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1999年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合作創設台中縣第一所社區大學「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2000年更成功搶救越戰史蹟「大楊油庫」,開創民間認購文化資產之先河。

▲ 胡老師舊居改裝而成的藝文咖啡館。(圖/郎亞玲攝影)
▲ 胡老師舊居改裝而成的藝文咖啡館。(圖/郎亞玲攝影)

胡老師的早逝,與她的摯愛夫婿因癌症過世有關,一方面是長期照顧病人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一方面是夫妻情感彌篤,難以承受喪偶的打擊。萬念俱灰下,身心難以負荷,導致遽逝。由於事出突然,家人朋友均萬分悲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本書的創作歷程,不僅是頓失所依的女兒楊牧婷一段心靈的療癒之路,也是眾多曾經受過胡老師照顧、幫助、支持的親朋好友,難以割捨的情懷終於獲得緩解與安頓,意義非比尋常。

▲ 楊牧婷的幸福一家。(圖/楊牧婷提供)
▲ 楊牧婷的幸福一家。(圖/楊牧婷提供)

如今楊牧婷已為人妻、為人母,除了繼續傳承母親教育的職志,自己也成為稱職的母親,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相信胡老師用無私的愛締造的生命奇蹟,在清水,只會更讓小鎮發光發熱!

(本文作者郎亞玲,頑石劇團藝術總監與編導,東海大學中文系碩士,逢甲大學講授表演與劇場)

相關連結:純淨的心宿,能動的所在-《淨土-國際行為藝術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