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文物醫生館」開張 館藏文物修護成果線上展

「史博文物醫生館」網站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為執行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中,完備國家典藏文物與保存臺灣藝術史重要文化資產的重要環節,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建置了「史博文物醫生館」文物修護成果線上展示網站,精選經典名家作品修護案例,整合相關修護紀錄影片等資源,並分享博物館後臺藏品保存與修護工作的日常。有興趣的民眾可至該網站,探索臺灣藝術史上珍貴的文物修護成果。

史博館精選經典名家作品修護案例。(圖/史博館提供)
▲史博館精選經典名家作品修護案例。(圖/史博館提供)

史博館表示,文物的保存維護一直以來也是博物館典藏的基本工作之一。透過預防性的環境控制與醫療性的維護、修護,細心照顧與延長文物的壽命。增進文物展示、推廣、應用的效益,例如目前在史博館三樓常設展展出修護後的廖繼春《靜物》與洪救國《女童玩球》作品等。

史博館指出,「史博文物醫生館」網站提供文物保存維護與修護的基本知識,包括原則與倫理、常見的文物劣化損壞狀況與科學檢測的基礎介紹等單元。透過這些知識的介紹,讓大眾能深入淺出地了解文物保存的領域,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心與重視文化資產。

修護過程介紹並整合紀錄影片等資源。(圖/史博館提供)
▲修護過程介紹並整合紀錄影片等資源。(圖/史博館提供)

在修護診療室單元的案例中,可以見到文物修護前的檢測評估、過程步驟與修護前後的差異,並透過生動的紀錄影片背景說明、訪談與過程跟拍,讓大眾了解修護的內容與背後工作人員的心血,更加珍惜愛護,共同守護這座島上的多元文化資產瑰寶。網站也提供學習小教室,民眾可藉由互動遊戲輕鬆體驗文物修護的過程,並增進對文物修護的興趣。

「史博文物醫生館」網站開張。(圖/史博館提供)
▲「史博文物醫生館」網站開張。(圖/史博館提供)

史博館強調,透過「史博文物醫生館」文物修護成果線上展示網站(https://exhibitonline.nmh.gov.tw/nmhh2024),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文物的保存維護與修護。同時,將臺灣豐富的藝術史和文化資產推廣給更廣大的觀眾,為臺灣藝術史留下記錄,重現臺灣美術史重要的時代記憶,讓國家文化資產為全民共享,傳承藝術、歷史及文化的永續願景。

 

 

相關連結:國際博物館日  史博館在地共學市集  邀民眾品嘗城南那一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