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將於8月1日「原住民族日」舉辦「我的原聲視角」攝影座談活動,介紹臺灣原住民攝影的歷史,並分享新一代原住民創作者以自身視角關注族群文化,創生影像歷史的新可能,透過攝影創作,不僅反思自我身份,也展現了臺灣多元的文化認同。

以原住民族為題材的照片,背後常藏有一段交織著他者視角與自我認同的複雜歷史,「我的原聲視角」座談將邀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副理曾瓊慧,以及策展人劉曉蕙、藝術家田名璋及金成財,分享他們在「原住民族攝影展 複眼觀:部落顯影」培力計畫中的經驗,在為期3個月的計畫中,他們於課程中回溯探討原住民攝影的歷史脈絡,並實地帶領學員拍攝部落的百工百事,透過學員們的相機鏡頭,顯影當代原住民的生活景況。
族男子取水〉。-750x1024.jpg)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表示,在過往的原住民族影像中,原住民多半被當作「他者凝視」的獵奇對象,鮮少展現屬於自我的視角或是主體性。為了培養新一代的攝影創作者,並讓創作新人從過往的原住民影像創作沃土中發芽,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於去年度啟動了「複眼觀」原住民族攝影展,並於今年度開啟攝影培力工作坊,本次座談將暢談原住民以自身觀點,拿起相機創作的能量。

「我的原聲視角」攝影座談,將帶領參與者認識原住民族顯影自身的脈絡與歷史,並探討如何透過影像展現自我主體的深層思考。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當期展覽「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亦展出原住民族青年藝術家拉勒俄嵐・巴耷玬(郭悅暘)以部落土地、文化、生命永續創作開展的創作。更多活動資訊,請參考本館「當期活動」資訊與社群平台:ncpi.ntmofa.gov.tw。
的〈自我可望〉中,他回到故鄉山林,穿戴耆老傳下的衣物,以之作為中介物,重新定義當代青年在部落中的自我角色與定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