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 呈現臺灣多元文化價值

蒙藏文化中心主任海中雄(右2)向文化部長李永得(左2)、立法委員李德維(左1)及立法委員林奕華(右1)介紹章嘉大師紀念堂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章嘉大師紀念堂」開光大典21日在蒙藏文化館隆重舉辦,全程遵循藏傳佛教儀制進行,文化部長李永得獻上蒙藏特色供品如哈達、奶干及烏雲柏夫(油炸果子)等,場面殊勝莊嚴。「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首次公開展示上千年藏傳佛教歷史文物,包括宗喀巴大師牙舍利、第七世達賴喇嘛髮舍利等,為全世界難得一見。

文化部長李永得獻哈達
▲文化部長李永得獻哈達。(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章嘉大師在1949年移居臺灣,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四大活佛之一,弘揚佛法,對於佛教貢獻極大。為妥適保存大師文物,蒙藏文化中心近年爭取經費整建大師紀念堂,期間發現大師佛龕內遺有許多珍貴文物。期盼藉此次章嘉大師紀念館的重新整裝,讓大眾更為瞭解章嘉大師在臺弘揚佛法的歷史,呈現臺灣最珍貴的多元文化價值。

「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展品難得一見
▲「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展品難得一見。(圖/文化部提供)

蒙藏文化館為藏傳佛教格魯派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在臺駐錫地,當時的日式木造房舍,是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崛內次雄的前居所。章嘉大師曾在臺駐錫9年,1957年大師圓寂後,遺留的文史資料與器用先由隨侍弟子保管,後由政府接管。

文化部表示,此次從大師佛龕中發現的文物,驗證了章嘉大師的遺書中所寫「上輩所遺法寶法物」,經蒙藏文化中心整理後,共有包含多位藏傳佛教重要高僧的牙舍利、髮舍利、法衣布片及咕嚕秋旺伏藏師掘取的普巴杵(寧瑪派五大伏藏師第二位)等48件,其中部分文物距今約有上千年之久,文化部現已同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等規定進行文化資產審查事宜。

蒙藏文化中心主任海中雄(右2)向文化部長李永得(左2)、立法委員李德維(左1)及立法委員林奕華(右1)介紹章嘉大師紀念堂
▲蒙藏文化中心主任海中雄(右2)向李永得部長(左2)、立委李德維(左1)及林奕華介紹章嘉大師紀念堂。(圖/文化部提供)

為使參觀者貼近與感受大師當年在臺實修生活與弘法智慧,文化部同時在蒙藏文化館推出「佛影佛蹤-章嘉大師與臺灣的故事」特展,展出包括大師在青田居的生活日常故事及修法器物、藏傳佛教高僧歷史文物照片、跳神面具及法樂器、章嘉大師環臺弘法行腳、赴日奉迎玄奘法師靈骨來臺,以及大師圓寂紀實影像資料等主題,用歷史文物及老照片訴說章嘉活佛與臺灣的故事,追思章嘉大師在臺的蹤跡與貢獻,展期自即日起至111年2月11日止。

章嘉大師紀念堂一隅
▲章嘉大師紀念堂一隅。(圖/文化部提供)

「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展出大師遺留的歷史文物,開放團體或個人申請參觀,請上文化部藝文活動平台網站申請預約。「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及「佛影佛蹤-章嘉大師與臺灣的故事」特展相關資訊,請上「蒙藏文化館」臉書https://facebook.com/MTCgallery/

《章嘉大師紀念堂》常設展申請網頁:https://event.culture.tw/MOC/portal/Tour/J5401MActio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