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漢不知年 一盞香茶一味禪:滑國璋茶詩淺釋

【特約撰述/林淑珠】

不知有漢不知年,一盞香茶一味禪。何必遠行求舍衛,庭前柏子即祇園。

~滑國璋《方外樓參禪》

滑國璋1943年出生於天津市,1956年隨家遷至內蒙古,1967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學院中文系。滑國璋書畫、詩詞、散文等俱皆卓然成家,曾為昭君墓題寫碑文,為席力圖召之牌坊題寫匾額,其書法作品為許多名勝製匾刻石。著作量豐質優,2007年自傳體小說《七九河開》被列入內蒙古2007年暢銷書排行榜,同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方外樓參禪》一詩,乃滑國璋先生為筆者茶書之出版而作,故本文將以「茶」的觀點,來品賞此詩所蘊涵的茶之禪境以及禪之茶味。滑國璋文采斐然,信手拈來即成凝煉雋永之茶禪絕句,字字珠璣,句句用典,顯見其於「茶」與「禪」二領域學養造詣之深厚,以「方外樓」為其齋號室名並非偶然。

滑國璋書法「有福喫茶」,具茶文化的雅趣。(圖/林淑珠 提供)
▲滑國璋書法「有福喫茶」,具茶文化的雅趣。(圖/林淑珠 提供)

以下僅就《方外樓參禪》一詩之用典,逐句擇要加以淺釋:

(一)不知有漢不知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晉朝陶淵明《桃花源記》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唐朝太上隱者《答人》

喫茶時我們是在享受浮生難得的清歡,喫茶讓我們忘卻白雲蒼狗幻化的無常,忘卻紅塵的紛擾與世俗的機心。茶中日月長,在喫茶的時空裡感知歲月靜好,安頓身心於桃花源。

滑國璋作詩並書法「方外樓參禪」,意境絕美。(圖/林淑珠 提供)
▲滑國璋作詩並書法「方外樓參禪」,意境絕美。(圖/林淑珠 提供)

(二)一盞香茶一味禪

佛法禪機盡在尋常生活的一盞茶之中,人人都可以享受一盞茶的清香,無分別之心,這是趙州禪師的「喫茶去」;平常心即是道,遇茶則喫茶,盞裡乾坤大,從一盞茶體悟和敬清寂的禪境,這是自然而然的「茶禪一味」。

千里追「茗」,特記一筆:昔有宋朝歐陽修的「百里追文」,只為了在文中增加二個「而」字;今人滑國璋寫作遣詞用字之考究,亦不遑多讓。

滑國璋書法作品「喫茶去」,字體大器有力,具極深厚的書體根基。(圖/林淑珠 提供)
▲滑國璋書法作品「喫茶去」,字體大器有力,具極深厚的書體根基。(圖/林淑珠 提供)

話說三十年前海峽兩岸詩書往返只能藉由千里迢迢的郵寄,內蒙古滑國璋作詩《方外樓參禪》並書法寄出,忽想起詩中「一盞香茗一味禪」的平仄對仗,於是立馬將「茗」字改為「茶」字,飛書再寄。如此則「一盞香茶一味禪」之平仄格律更協調更嚴謹。

實則今人作詩不乏以「茗」字作平聲者,平常心視之可也。前人之茶詩詞「茗」字則作仄聲用,例如宋朝蘇軾詩句:「戲作小詩君勿笑, 從來佳茗似佳人。」

茶詩:趙樸初。書法:滑國璋,文意兼俱且相得益彰。(圖/林淑珠 提供)
▲茶詩:趙樸初。書法:滑國璋,文意兼俱且相得益彰。(圖/林淑珠 提供)

(三)何必遠行求舍衛

「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清朝張問陶《禪悅》

「道在爾(邇:近)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孟子・離婁》

儒釋道禪,其道皆然,道就在近身之處,不必向邈遠之處求索,道就在像喫茶這樣近身的尋常小事之中,喫茶即是修禪。

滑國璋撰聯並書法作品「詠茶聯」,展現豐沛文采。(圖/林淑珠 提供)
▲滑國璋撰聯並書法作品「詠茶聯」,展現豐沛文采。(圖/林淑珠 提供)

(四)庭前柏子即祇園

典出於趙州禪師:「庭前柏樹子」。步步是道場,處處見禪境,禪無所不在,就在尋常巷陌的人家,就在庭院的柏樹,就在尋常喫茶的事物。境由心生,喫茶時最要準備的不是所謂的好茶,而是好心情。一盞茶即可照見一片禪心,珍惜一期一會喫茶的機緣,感謝共飲一盞香茶的人。

滑國璋兼擅書畫作品「龍梅頌」,具視野沁心之美。(圖/林淑珠 提供)
▲滑國璋兼擅書畫作品「龍梅頌」,具視野沁心之美。(圖/林淑珠 提供)

附記:

2002年台視文化公司出版拙作茶書前夕,滑國璋作《方外樓參禪》一詩致期勉之雅意;2007年此書由汕頭大學以簡體版印行,滑國璋作長文為序,序文以神來之筆的詠茶聯語作結:雀舌旗槍不讓於小蠻樊素;武夷龍井並名於岱嶽黃河。

(本文作者,高中國文教師退休,著有茶書數本,現為自由作家)

 

相關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