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藝術相連的情懷 楊庭芳的書法打開台鐵文化傳承視窗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喜歡藝術,自成一格的創作者,從小就看得出與生俱來的天賦,對楊庭芳而言,能夠貼近父親的筆墨精髓,進而在書法字意中展現意境格局,在浸淫藝術的天地間怡然自得,這種修為與堅持,讓楊庭芳兼具傳統與時尚的書法形體,更勾勒出包容的美感。一個資深的台鐵行政人員,因為環境使然與對書畫涵養的薰陶專注,矢志承恩師遺願,發揚顏體光大,這是他心中歡喜事,也讓熱愛中華文化的楊庭芳在推廣的道路上信念堅定且更具成就感。

▲楊庭芳的書法襲自顏真卿,兼容並蓄,是得奨的常勝軍。( 圖/楊庭芳提供 )

楊庭芳的書法筆韻襲自顏真卿,在顏體豐腴雄渾字體中刻畫外柔內剛的氣質,與楊庭芳的本性無異,甚至將他的人格特質與藝術進行了巧妙的融合,也是顏體的最大特色。楊庭芳表示,雖然很多人認同顏體字,但因顏體字難寫,轉折筆畫難,收筆要快,所以未能普遍化,但顏體之美,用筆雖然肥厚,但以精妙為旨,結構緊密、字形框正,豐潤飽滿不鬆散,布局空間保持好,讓字行之間產生對話氣韻,讓他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建立沉氣行事的自制,他的藝術才華更加臻進,邁向師承顯世的道路。

▲▼從年輕寫到現在,不同時期的作品呈現出不同風格,唯一不變的是楊庭芳致力推廣顏體的決心。(記者陳安婷/攝)

楊庭芳可說是家學淵源,當時金門有婚喪喜慶,會請小學校長的楊父書寫喜幛或輓聯,楊庭芳就在一旁拉紙及磨墨,淺移默化下,楊芳庭逐漸展露藝術天份,並從把弄的筆墨紙硯中找到創作的格局與新思路。後拜同為台鐵員工的趙德雲為師學習書法,在恩師時時叮囑學習顏體書法的兼容並蓄,不要只知死板模仿,還要加入自己風格的諄諄教誨之下,體悟顏體筆觸勁道,讓他的書法愈加展露渾然天成的整體美感,也盡現人文情懷的藝術家開闊胸襟,讓楊庭芳在公職之餘樂於與學習書法的同好與後進分享所學與開創新視野的快意,也為他的職場累積了藝術汲取養分的動力,成為台鐵事業體中傳頌的典範。

▲▼無論是筆墨或硯,楊庭芳的文房收集品琳瑯滿目,彷彿小小文物館。(圖/楊庭芳提供)

自民國65年至今,已在台鐵服務42個年頭的楊庭芳,如數家珍道出他曾歷經台鐵的大大小小事,包括1989年台北車站從舊站搬到新家、2001年納莉風災水淹台北站,雖然工作忙碌,但仍能在工作外之閒瑕時間學習書法,從民國74年在台鐵淡水線天橋下的一間2、3坪小倉庫開始,到現在台鐵台北站地下室一間工作室免費開班傳授台鐵人書法技藝,從早年書寫台鐵的幛輓,到現今義務在職場為同好提供所撰寫之字畫,楊庭芳為書法藝術做了最大化的傳承與發揚。

距離公職退休僅五個月的日子,楊庭芳也積極設想未來的開班教學計劃,以及推廣顏體書法的雄略大計,他盡力維護與傳遞中國固有文化的經典與華麗,也期望能在後學書法的課程中呈現字裡行間的大哉風華,從歷史中運籌鑑古知今的真義奧妙,也是他畢生最大的追隨與嚮往。

▲楊庭芳工作室裡滿是寶藏書,這本宋搨顏真卿東方朔畫讚碑已被他臨摹過無數次。(記者陳安婷/攝)

楊庭芳表示,他太太也是業餘的藝術創作者,不僅專研佛像畫及工筆畫有成,更彈得一手古箏琴藝,和他的書法與篆刻技藝引發共鳴之樂。書法自有玄妙樂趣,篆刻亦現雅致美感,神游寰宇天地間,巧遇藝術萬世年,讓楊庭芳的藝術天地豁然開朗,成就了更為極大化的藝術開創新局。書法啟廸萬世,楊庭芳的鑽研,讓大家看到了不同的創作思維,歷久彌新,話題綿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