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魚缸中的金魚?-談電影《刺蝟的優雅》中的女人心事

【特約撰述/郎亞玲】

女性小說家、女性編導、80%的女性角色,組合成這一部深度刻劃女人心事的電影。

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里(Muriel Barbery1969-)於2006年創作《刺蝟的優雅》,巧妙地將她哲學專長、文學背景、以及音樂、藝術各個人文領域的了解和品味,透過兩個在年齡、外貌、性格、階級、貧富各方面差異極大的女性角色,交互穿插、夾敘夾議,探討心理狀態、文化教養對生活美學與生命情境的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這層探索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們,而是特別聚焦在女性的生命情調。在2008年發行的同名電影影片,由年輕女導演蒙娜‧阿夏雪(Mona Achache1981-)執導,加上原作者的參與編劇,可說相當忠實反映原作的觀點,筆者認為這是一部刻劃性女性相當深入,也頗為傳神的女性心理電影。

▲《刺蝟的優雅》中譯本,商周出版社發行。(圖/取自官網)
▲《刺蝟的優雅》中譯本,商周出版社發行。(圖/取自官網)

被小女孩用「刺蝟」隱喻的女主角荷妮,她是一位生活在勞動階級底層的大樓管理員,她的身分微不足道,長相、身材、性格都被刻板印象套牢,長期被輕視、忽略。身而為人的自尊、自得、自傲,跟她的存在一般,都退到不為人知的房間的一角,只有在那裏,她可以博覽群籍,欣賞悠揚的古典樂音。她用刺保護、偽裝自己,用懶散掩飾外弛內張的小心翼翼;用「矜持」小心呵護自己的「優雅」。沒有朋友、與孤獨相伴,她享受獨處的況味。直到古靈精怪的小女孩芭洛瑪,看見她平凡與貧瘠背後的不凡與富有,兩個隔絕的生命才有了交集,開啟彼此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刺蝟的優雅》原作作者妙莉葉·芭貝里(Muriel Barbery1969-)(圖/取自官網)
▲《刺蝟的優雅》原作作者妙莉葉·芭貝里(Muriel Barbery1969-)。(圖/取自官網)

早熟慧黠、學識淵博的天才小女孩芭洛瑪,用手持錄影機錄下她所厭惡的成人世界,以自己的純真觀點,或自拍或拍人,無疑是試圖將生活的實相暫停、重審、解構、拼組,以客觀視角,洞悉現實功利世界的盲目、虛偽與空洞。在她看來,人們活像在魚缸中的金魚,表面是華麗優游,其實是陷於孤立且麻木不仁的「荒謬人生」。她看見,階級阻隔了人們彼此的交流,虛矯的社交生活無法擁有靈魂的真實觸動,經過反覆地凝視觀看後,無奈地對自我與社會反詰與批判,因此她設定了以「自殺」來結束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然而,這些被視為是「怪胎」的行為舉止,卻是讓她和荷妮相遇的觸角,也因此,讓雙方燃起對生活的絲絲熱情。

▲《刺蝟的優雅》電影海報。(圖/取自官網)
▲《刺蝟的優雅》電影海報。(圖/取自官網)

荷妮是個寡婦,在父權社會,她又比一般婦女矮了一截。再低調不過的生活,卻因閱讀的喜好,藝術的薰陶,讓她隱隱浮現一種獨特的質感,和「曖曖內含光」的優雅氣息。這不是芭洛瑪身邊的人所能擁有的內蘊。在職業身分和內在美質的巨大的反差下,反使荷妮的形象深植芭洛瑪心底,投射自己所質疑的價值,以及對某種生存奧秘的探索。和荷妮直率與真切的互動,兩個刺蝟終找到了她的同類,成為彼此混亂思緒的停泊港。換言之,是荷妮紓解了芭洛瑪對生命的焦慮。但故事至此,才到了一半,因為,,她對世界的疏離感,荷妮雖然足夠為芭洛瑪開一扇窗,荷妮仍有自己的玻璃缸,來自原生家庭貧困艱辛的生活,讓她趨於保守,她對周遭他人的冷漠,也是一種沉疴。

▲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生命激盪出不一樣的風景。(圖/取自官網)
▲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生命激盪出不一樣的風景。(圖/取自官網)

引導她走出玻璃缸的指引,是一個異文化的異性,一位日本紳士小津。他引介了一種東方禪定與淨化的方式、茶道的生活美學,開啟了彼此的互動。他們尋求彼此喜愛的文學與電影的語彙,而獲得認同。屬於女性的的慾望、女性的自我認同,如花瓣一片片開展起來,她的優雅與自信,也一點一點地堆疊起來,朝向了關係圓滿的幸福想像。只是,命運難測,當她剛擁有了愛的能量,卻也瞬間迎向了死亡。不同的是,她帶著愛與微笑離開。她的死,也影響了別人,就是一心求死的小女孩,忽然重燃生之意志。

▲ 開放的心,讓女主角走出陰霾,擺脫抑鬱。(圖/取自官網)
▲ 開放的心,讓女主角走出陰霾,擺脫抑鬱。(圖/取自官網)

這部小說和電影,討論到生命 愛 存在等的哲學命題,雖然主題嚴肅,整個片子節奏卻明快流暢。在語言上的表達運用處處機鋒,運用樂器所呈現的不同主題和多重影像的交互映襯,即便是簡單的人物劇情,也能讓劇情轉折刻劃地扣人心弦。本片除了女導演的絕佳功力,女主角喬西安·巴拉斯科(Josiane Balasko1950-)本身也是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全方位電影人。她將一個逐漸失去生命力的中年女性形象,演得絲絲入扣。將女主角毫不矯情的直率、對人與愛的疏離、以及後來自我的覺醒的不同階段呈現,描繪地令人動容。小女孩的吃重演出,活靈活現青春的叛逆,細膩詮釋、令人激賞。

總之,這是一部討論人生的價值與存在意義的電影,如果看過流淚 代表你的心尚未死,可以有新的出發與立即的改變。推薦給孤寂的靈魂,追求真愛的男女,和經常對人生懷疑的你我。

(本文作者郎亞玲,頑石劇團藝術總監與編導,逢甲大學、大葉大學講授表演與劇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