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蹽溪過嶺-黃國書書法展 融合古詩詞與本土文學之美

藝術家黃國書立委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蹽溪過嶺-黃國書書法創作展」,2日於國父紀念館舉行開幕式,這也是立委黃國書睽違13年的第二次大型個展。此次作品為2020至2021年創作,取材多元,115件作品各種書體兼具,聯屏、對聯、單幅及小品陳列,跨傳統古典詩詞及臺灣本土文學,以「政壇的文人書法家」之名,賦予書法創作獨樹一格的生命力,一撇一捺盡是個人故事。

「蹽溪過嶺」是黃國書寄情翰墨五十載,不同書藝階段之回顧與嶄新一頁的「起頭」,由葉國新博士跨刀擔任策展人,展場分為「縱橫古今」、「剛柔並濟」、「行雲流水」與「咫尺千里」四大主題,展出文字內容選輯、紙筆材質、落款設計富新意,形式、風格鮮明,佈局極具巧思。

黃國書用竹筆寫的「蹽溪過嶺」,盡顯對土地與家園的關懷。(記者 陳安婷/攝)
▲黃國書用竹筆寫的「蹽溪過嶺」,盡顯對土地與家園的關懷。(記者 陳安婷/攝)

「蹽溪過嶺」引自歌詞「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貼切表達創作者對土地的關懷和感謝,同時也呼應創作者近10年累積後,所展現的新階段成果,以書藝詮釋當代哲理思維與政治工作理念。

文化部長李永得以「臺灣藝術界的二刀流、大谷翔平」形容黃國書,無論在藝術界及政治界都帶來最專業的展現。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表示,黃國書精通篆隷楷行草五種字體,作品件件佳作,觀者不僅可看見仗劍江湖的俠義之氣、經典古籍的人生智慧、充滿禪機的佛學詩句及樸實古拙的風土人情外,也可看到政壇才子的文采風華。

文化部長李永得對黃國書的藝術成就十分稱揚。(記者 陳安婷/攝)
▲文化部長李永得對黃國書的藝術成就十分稱揚。(記者 陳安婷/攝)

此次個展,藝術家黃國書特別感謝書法名家蕭世瓊的策勵,在羽觴醉月間壯思風飛。他也向文化部長李永得、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史博館館長廖新田、林隆達老師等人致上敬意。

黃國書表示,自幼受到祖父指導自柳公權、歐陽詢入手,進而臨摹北魏名碑及各家篆隸碑帖,行草書則深研二王系統法書,兼習米芾、松雪道人等體勢筆意。學生時代即展露頭角,大學時受杜忠誥教授指導更有系統鑽研歷代名碑法帖。近年來結識多位當代書法名家,使其創作畫面表現性與視覺效果更具畫意與畫境。

黃國書講述作品「春風吹老一庭花」的布局與構圖,左為策展人葉國新。
▲黃國書講述作品「春風吹老一庭花」的布局與構圖,左為策展人葉國新。(記者 陳安婷/攝)

此次展出的上百件作品,皆是他在繁忙的公務外,善用每一個空閒的時間,一個人坐在書房,無盡闡揚其個人獨特哲理的藝術話語之作,書藝亦日益精通。書寫內容除挑選古代詩詞名句,亦有多件創作富有臺灣本土文化精神的「諺語金句」,如「草地鑼鼓歡喜就好」與「天公疼憨人」等,充分展現藝術家的真性情,書法線條流露出的情感,足令觀者細細品味。

值得一提的是,黃國書此次個展作品閑章用印近百,篆刻大師們精彩的鈐印與他的上百幅作品相輝映。而其每件作品畫面章法及布局皆為個人對萬物的體悟與感受,並融會貫通對傳統古詩詞的己意,加上創新的筆觸,無論是一直一橫,看似不經意,卻是視覺藝術與書法的融合,衍生的意境美學令人難忘。

李白「將進酒」氣勢豪縱,一旁「草地鑼鼓歡喜就好」亦顯黃國書的真性情。(記者 陳安婷/攝)
▲李白「將進酒」氣勢豪縱,一旁「草地鑼鼓歡喜就好」亦顯黃國書的真性情。(記者 陳安婷/攝)

策展人葉國新博士表示,藝術家黃國書創作書風不僅「筆筆有來頭」,內容亦是「句句有來歷」,時而配合字句意境寫出相應的書體風格,時而配合當時心境與情感,完成一件可傳遞強烈情緒感染力的創作,讓文字與內容達到高度協調的藝術性。作品包含各種不同書風,藝術家融己意「混搭」古今一二家或二三家之長處而創新。

獨特的呈現手法,線條的流暢,產生不同的美感境界。(記者 陳安婷/攝)
▲獨特的呈現手法,線條的流暢,產生不同的美感境界。(記者 陳安婷/攝)

今年10月17日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年,黃國書展出作品《樂為世界人》別具意義。當年創辦人蔣渭水特於會歌末段提到「但願最後完使命,樂為世界人。世界人類萬萬歲,臺灣名譽馨。」黃國書期盼大家一起攜手為民主努力。

「蹽溪過嶺-黃國書書法創作展」,於國父紀念館文華軒,展出至10月31日止。

現場展出作品書體各具。
▲現場展出作品書體各具。(記者 陳安婷/攝)
▲扇面作品亦具可看性。(記者 陳安婷/攝)
▲扇面作品亦具可看性。(記者 陳安婷/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