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館展「島嶼生活與地景」 從四種植物看見臺灣人的記憶、生命經驗及歷史意識

【記者周蘭君/採訪報導】

不論是漫步於台灣都會中的椰林大道,亦或驅車駛入田野時會映入眼簾的檳榔樹、香蕉樹,以及平整的蔗田,皆是構成台灣生活地景的重要視覺元素。由於這些植物在生活中過於普及,導致人們忽略這些植物其實大多出於殖民或現代化的發展,換句話說,觀看台灣的日常地景,其實同時也是在閱讀台灣島嶼現代化的發展軌跡。臺灣風景的自然植物樣貌豐富,卻因這座島嶼的歷史長河與不同政權更迭之下,其政治意圖與經濟發展也影響了島嶼植物發展的消長與變化。

▲展覽室B至H從1館古蹟棟延伸到新棟。(圖/南美館提供)

即日起於臺南市美術館展出的「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展覽即是聚焦於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構成臺灣主要景觀之一的四種植物,透過這些創作來針對上述四種作物進行探討。糖廠、香蕉園及檳榔園構成了臺灣鄉村的尋常地景,而椰子樹蔭則成為了臺灣都市的日常風景。正因如此,它們才會如此深刻烙印在臺灣人民生活中;「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所描述的不僅是自然地景,而是臺灣人的記憶、生命經驗及歷史意識。

▲約翰湯姆生John_Thomson的攝影作品。(圖/南美館提供)

本次展覽所展出的攝影作品,19世紀末蘇格蘭探險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首次來訪臺灣並拍攝下島嶼地景時,當時島嶼還維持著自然的林相。仔細觀察臺灣藝術發展,並對應當時的政策與經濟環境,可發現當今所看到的生活地景與臺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不是「自然而然」成為現今面貌。因此,本展嘗試展出不同時代的藝術家作品,如1937年發行,印有椰子樹,俗稱「青仔欉」的鈔票;曹淳的〈麻豆蔗酒〉;李若玫以大王椰子樹為主角的空間裝置〈剩餘的風景〉,日本藝術家鈴木貴彥(Takahiko Suzuki)以照片組合成縮小版的檳榔攤模型…等,並有來自許多不同藝術家的複合媒材創作與畫作,等待民眾進場發現臺灣這片美麗島嶼的生活與地景。

▲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周邊商品造型相當擬真值得收藏。(圖/南美館提供)

另外,南美館這次亦與臺灣卡固高食品模型有限公司合作,獨家精選純手工限量製作檳榔及香蕉為主題的鑰匙圈和磁鐵,有別於常見的整串香蕉模型外觀,卡固高採用香蕉切片淋上巧克力醬,與檳榔模型的擬真度皆無可挑剔,民眾看完展還能帶走充滿創意與趣味性的紀念品,展覽期間在1館咖啡館及2館二樓販售部均有販售,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即日起至5/31在臺南市美術館1館2樓B至H展間正式展出,詳情可上南美館官方網站https://www.tnam.museum/exhibition/detail/151查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