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緣清香成清趣   全因濃釅有濃情:茶肴的清趣與濃情

【特約撰述/林淑珠】

「茶藝」注重茶事的「過程」,茶事結束則一切歸於無;「廚藝」注重食物色香味的「結果」,接著就開始食用;「茶肴」則是結合茶藝與廚藝,是享受「過程」與「結果」的飲食藝術。飲茶品茶以茶禪一味的修煉為最佳境界;茶肴的意趣則是遇茶吃茶,遇飯吃飯,這樣的自然自在的平常心、生活禪。

▲茶肴製作:林淑珠。(圖/躍昇文化事業 提供)
▲茶肴製作:林淑珠。(圖/躍昇文化事業 提供)

膾炙人口的茶對聯:「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釅(音:艷),滋味濃厚的意思,本文將以此對聯的旨意,淺談茶肴藝術的「清趣」與「濃情」。茶肴的義蘊風華,在於保有「茶」的清雅的精神氣質,兼容「肴」的濃醇的人間情味。

「茶肴」是用茶入菜,用茶葉、茶粉、茶湯等做為食材的調配料,是充滿創意與趣味的料理,可為一成不變的尋常飲食生活增色、生香、添加滋味;可為某一個日子或某一段時刻帶來儀式感的清歡清福。茶肴料理的基本元素是茶,各種茶類都有其色、香、味、形、質等的共通性與特殊性,只要對於茶性有基本的概念,就可試著調理茶肴,例如綠茶類不適宜高溫久煮,紅茶類可以調製甜湯品。若不熟悉茶性,可搜尋相關資訊來參考。

▲王愷的畫作「品茶讀書圖」。以茶文化相關的書畫來營造品茶吃茶空間的清雅情境。(圖/林淑珠 提供)
▲王愷的畫作「品茶讀書圖」。以茶文化相關的書畫來營造品茶吃茶空間的清雅情境。(圖/林淑珠 提供)

住家的一隅即可運用來營造品嘗茶肴的清雅空間場域,古典式或現代感皆可,簡單的構思就能帶來獨享或同享的清歡雅趣,最便捷的方法是掛置茶文化藝術相關的書畫作品,例如書法掛軸的題材可以是禪語、茶詩、茶對聯等。所應注意者,對聯的「上聯」與「下聯」的懸掛位置要正確,茲舉二幅對聯為例,簡要說明如下:

「塵慮一時淨,清風兩腋生」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滑國璋的書法茶對聯「塵慮一時淨,清風兩腋生」,下聯末字是「平聲」字。(圖/林淑珠 提供)
▲滑國璋的書法茶對聯「塵慮一時淨,清風兩腋生」,下聯末字是「平聲」字。(圖/林淑珠 提供)

(一)上下聯簡便的辨識方法:下聯的末字通常是「平聲」的字,方便吟誦時聲音揚開而不致頓住。
(二)懸掛的左右位置:記住「左尊右卑」,而且是以「牆面本身」為基準,來定位為左邊或右邊。所以,「上聯」應掛置在牆面本身的「左邊」,下聯掛置在牆面右邊(參見滑國璋書法對聯圖照)。

▲詹美絨的行書作品「茶肴風華」,字義的茶肴風華盡在清趣與濃情。(圖/詹美絨 提供)
▲詹美絨的行書作品「茶肴風華」,字義的茶肴風華盡在清趣與濃情。(圖/詹美絨 提供)

此外,茶肴的飲食藝術旨趣,視覺享受重於味覺享受,搭配「美器」可以烘托茶肴的賞心悅目的視覺之美。茶肴與美器組合而成的餐桌上的景致風華,為茶肴藝術增添溫厚美善的情味,為共享茶肴時增添歡愉的美學話題。何謂「美器」?在此引用日本民藝理論家兼美學家柳宗悅的見解:「優良的質地、合適的形態、靜雅的色彩,是確保美的要素。」

▲傳宋徽宗「文會圖」局部,台北故宮典藏。圖中有茶盞、盞托、茶筅、茶杓、湯瓶、茶爐等各種茶器,可以印證宋代點茶的茶事。(圖/林淑珠 提供)
▲傳宋徽宗「文會圖」局部,台北故宮典藏。圖中有茶盞、盞托、茶筅、茶杓、湯瓶、茶爐等各種茶器,可以印證宋代點茶的茶事。(圖/林淑珠 提供)

茶肴擺盤的「留白」,是茶肴整體視覺美感的神髓。我們傳統的待客習俗禮儀常說「茶七酒八」,意思是以茶待客時,倒茶只能七分滿,避免熱茶外溢,方便客人持杯飲用而不致燙傷,茶不倒滿則安全、聚香、美觀。同理,茶肴裝入碗盤等器皿,頂多只能七分滿,寧更少而勿更多,讓「留白」來提升茶肴的審美價值,展現茶肴的清雅之美,留下餘韻餘味迴環的空間。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湯色、香氣、滋味。(圖/賴正南 提供)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湯色、香氣、滋味。(圖/賴正南 提供)

古今頗多知名的文學家與藝術家,深諳飲食文化藝術,而且是廚藝高手,例如蘇東坡與張大千都能自行研發新菜色,張大千曾說:「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茶肴的烹調,易學而難精,試做的過程充滿挑戰的趣味與成功的驚喜,藝文同好不妨試試茶肴料理,只需簡易的調理與簡單的菜色,就會見到喜出望外的絕佳作品。得浮生半日之清閒,乘興邀來二三好友共享一場別具風味的茶肴饗宴,感知茶肴藝術的清香清趣,品味茶肴時光的濃釅濃情。

(本文作者林淑珠,高中國文教師退休,著有茶書數本,現為自由作家)

 

相關連結:品茶品肴 品味生活 淺說茶肴的藝術情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