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靈性山水 塵三水墨裡的須彌世界

【特約撰述 / 王暉之】

欣賞台灣當代藝術家塵三的作品,會油然而生一種體會,體會藝術是一種召喚,精神的召喚、情感的召喚,它既喚醒觀看者自身的記憶,也牽動其想像的不斷生發。

塵三先生,長年投入東方美學的探索與創作,在詩、書、畫、印的深厚基礎上,融匯西方藝術表現與美學觀念,發展出具色彩抽象表現與寫意風格的繪畫作品,傳達生命直觀而深遠的感受。

塵三作品:昇之華|水墨、複合媒材|77×105 cm|2020。(圖/塵三提供)
▲塵三作品:昇之華|水墨、複合媒材|77×105 cm|2020。(圖/塵三提供)

創作題材以山水為主,兼涉人物、花卉、現代書法等,媒材以水墨與油畫為主。畫家融會貫通不同的媒材、技法,立於當下之心而創作,孜孜不倦地探求「在有限生存裡洞觀無限」的生命潛能,其創作中的新思維、新意象往往前瞻於今時今世。

塵三畫中的山水,既非寫生,亦非摹古,那是來自內心意象與精神原動力的湧現,經由相對自由的色彩、筆觸、肌理,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廣闊空間,觀者如你我,便不知不覺地涵泳其中,若有所思、似有所感,不受拘限,任五感、六覺迸發,如浮雲橫渡青空、不繫之舟遊蕩江海,於是,我們便在這想像的引渡中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心靈山河願景。

塵三作品:寂巖流遠|水墨、複合媒材|77×71 cm|2020
▲塵三作品:寂巖流遠|水墨、複合媒材|77×71 cm|2020。(圖/塵三提供)

塵三的畫中,山上少有亭台、樹木,水上亦無橋,沒有行人的遊蹤,亦無鳶飛魚躍、柳暗花明,他幾乎捨棄所有傳統山水畫中的點景之物,而還原至山水、風雲、宇宙氣象的自然本色。也許畫面中唯一可見的非自然物是那一葉小舟,或遊於江海縹緲之中,或憩於水際岸邊,它是畫面唯一的引入,將心靈引入大自然,它更是一種象徵,以寫意的姿態,凝結成一個存在的精神符號。

塵三說:「我捨去亭台樹木、小橋流水這些太過圖像式的元素,是為了呈現真正的山水質地,使觀看的人能夠穿透表層物象,去體會山水訴諸於心靈的內涵。藝術是一種交感作用,我要傳達的不是圖像,而是思想,我想用簡單的筆觸,簡單的色彩與意象,勾出人的記憶與美感。它是簡單的,卻也是深遠的。」

塵三作品:嵐青赤嶺|水墨、複合媒材|46×50 cm|2020。(圖/塵三提供)
▲塵三作品:嵐青赤嶺|水墨、複合媒材|46×50 cm|2020。(圖/塵三提供)

塵三的水墨山水畫創作量豐盛,畫家的藝術能量似乎源源不絕、汪洋宏肆。他在中國文人筆墨與西方美學、哲學之間,找到一方自由融通、自在揮灑的創作天地。意想的色彩、流動的筆觸、豐沛的肌理、介於似與不似之間的山水造形,呈現一個個既簡約又博大,既奔放又靜謐的畫裡乾坤,空間無限延伸,時間亙古長存,心靈的能量在山水間迴盪,自由而飽滿。

生平廣涉中國美學、哲學、佛學,塵三直取東方美學精神,展現屬於自己文化根源的山水意境,卻並不沿用陳陳相因的傳統筆墨、皴法;東西方兩種繪畫的訓練,加上對印象派、抽象表現主義以迄於超現實主義、極簡主義等美術運動思想的領會,都在無形之中吸收、轉化,形塑了他的藝術風貌。

塵三作品:前村水影|水墨、複合媒材|86×78 cm|2020。(圖/塵三提供)
▲塵三作品:前村水影|水墨、複合媒材|86×78 cm|2020。(圖/塵三提供)

畫家舉辦以山水為主題的個展不下十次,問到山水對他的意義,塵三笑語:「山是一個小須彌,可放大可縮小,山河大地就是宇宙的現象、世界的現象。在我心中,山是堅固的象徵,是精神意志的彰顯;現象是流變不居的,而自性恆常。」

塵三亦擅書法,並將書法連通當代視覺與精神表現。尤記得他掛於家中的一幅大字書法──「極天地之心」,正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寫照。作為一個血肉軀體的存在,人的生命在天地之間何其渺小;但作為一個思想與靈性的載體,生命能愛、能創造、能想像,能超越有限的物質存在,而企及於無限的精神。

看山看水,看的是大千世界,看的是時空的交會與流變,到最後,看的是自己。

(本文作者王暉之,長年從事藝文推廣,目前擔任策展人及藝評人的工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