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 2020春修復完成重現風華

【記者周蘭君/採訪報導】

位於台中大甲地區的大甲文昌祠,原為義塾,正殿主祀文昌帝君,創建於光緒十三年(1887),由原大甲鄉紳捐銀興建,設義塾於左右兩廂房,為當地崇揚文教之地。走過百年歲月、歷經多次修復,臺中市政府自105年啟動修復計畫,回復至日治時期重建後樣貌,並整理三川殿及正殿祭祀空間,讓民眾來此朝拜更可感受神聖與文人素雅氣息,今(109)年3月完工,重新與大眾見面。

▲臺中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建物外觀(台中市文化局提供)

臺中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近年因受颱風影響導致正殿及三川殿屋頂受損漏水,各殿脊體之剪黏、泥塑倒塌風化損壞,木結構多處白蟻危害導致樑柱腐朽,且因高度使用讓整體廟祠氛圍漸失,為防止主體結構繼續損壞,恢復古蹟原貌、重塑整體文昌祠風貌及維持寺廟之功能,整修重點在正殿與三川殿屋頂剪黏、泥塑仿作、防水鋪設、西施脊及暗厝補強、木構架、瓦片、四點金柱單彩修復等;總預算新臺幣3,135萬元,其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新臺幣835萬元,由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監造,東郡營造有限公司進行修復工程。

▲日治時期昭和3年文昌祠老照片,龍形樣式(龍首在下),出處:內政部,《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一)》85年6月。

文化局表示,本次修復最大特色,將文昌祠恢復日據時期既有三川殿雙龍朝葫蘆、中港西施脊處魚回頭及八仙對場踏雲式樣、正殿雙龍拜塔式樣等,另為營造整體空間氣氛、祭祀與管理使用需要,於正殿增加常年光明燈及機電照明設施,便於每年春季文昌帝君慶典及考季時,甲安埔地方學子信眾向文昌帝君疏植福章,開啟智慧增點元神光明。

▲民國60年左右老照片,龍形樣式(龍首在下)。出處:《台灣大甲的聖人-志賀哲太郎傳》

擁有一百三十餘年歷史的大甲文昌祠,期間歷經日據時期的公學校使用、昭和十年(1935)墩子腳地震後重建,74年內政部將之指定為第三級古蹟,97年改列為縣定古蹟,100年縣市合併時再改列為直轄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的興建,開啟了大甲地區的教育風氣,無論由歷史或建築的角度觀察,都是一座極具價值的重要文化資產。

▲民國88年委由大甲區公所修復結果(龍首在上)出處:《大甲最早的學校:第三級古蹟大甲文昌祠導覽解說手冊》

文化局表示,文昌祠將由原管理單位大甲區公所,作為當地信仰中心,可讓信眾祈求考試順利,並從文昌祠的格局、彩繪、雕刻等,都可見傳統工藝的文化精髓,值得民眾前往欣賞,別具文化傳承意義,也凝聚地方居民的情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