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國立傳藝中心舉辦第六屆「戲曲夢工場」,自8月12日起在臺灣戲曲中心舉行,今年有六檔全新製作,編輯室特別邀請參與此次的演出團體「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談談創作扣問自己初心的戲-《相聲Move on!》之感想。
【文/ 葉怡均】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而傳統藝師在面臨當代傳承意識之時,會觸碰到一些問題,比如我們會關心相聲以前怎麼訓練演員,有哪些基本功,演員怎麼跟搭檔、跟觀眾建立關係?相聲在現代有這麼多競爭(脫口秀、喜劇等)怎麼立足?要是未來發展很小的話,我們藝術誰來繼承?

今年,台北曲藝團以《相聲,Move On !》這個作品,入選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23戲曲夢工場」實驗計畫,在這個允許造夢的平臺,完成對「相聲」這項古典表演藝術的各樣提問。我們再次邀請到擅長以詩意身體景觀構築多層次舞臺空間意象的資深導演──符宏征執導,他提出以聖修伯里《小王子》作爲與相聲對話的可能性。相聲在臺灣,就像小王子掉落在撒哈拉沙漠,遇見我們這些忙著修理飛機的機師,問「你能幫我畫一隻綿羊嗎」?他帶著前面六個星球的遭遇,講得滑稽熱鬧,但我們知道他心中始終有一朵玫瑰花──在他的星球上。

我覺得臺灣的演員、以及學表演的人都應該重新考慮相聲,它不光是講究基本功,它是把表演當日常。每一個演員都將說他自己的相聲,而每一個相聲演員都是小王子,有他自己的星球與玫瑰。觀眾透過這個作品,可以看見愛與連結、選擇與孤單,並重新打磨自己對人事物的感受力。
本節目除了由我領銜,也特別安排北曲新一代相聲演員,搭配年輕現代戲劇演員,於今年8 月下旬,在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這個充滿實驗潛力的場地,進行傳統與當代的攪動對話。
(本文作者為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