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拍賣產業 起伏跌宕中勇於前行

▲游文玫拍賣官與台灣第一家本土拍賣公司創辦人白省三先生合影。(圖/作者提供)

【特約撰述/游文玫】

冬天即將過去,春天正在趕來的路上,節氣週而復始,首尾相接,有如產業景氣循環,台灣藝術拍賣產業亦曾面臨興衰交替。你知道台灣是什麼時候正式開始出現藝術品拍賣公司嗎?有哪些大事件影響台灣的拍賣市場發展呢?台灣本地藝術品拍賣會何時敲下第一槌呢?讓我們藉由本文一起來瞭解台灣的拍賣產業的歷史,故事要從台灣解嚴時期說起…。

29年後的相遇 台灣拍賣公司開創者

台灣自1987年解嚴後,接連解除報禁、黨禁,對社會、政治、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形成所謂多元社會,東方與西方思潮相互激盪,敏銳的藝術圈受到極大的鼓舞,藝術創作更如脫韁野馬般地展現活躍自由的創作氛圍,形成1980年至2000年百家爭鳴、蓬勃發展的美術多元現象。台灣藝術市場在此狂飆之際,拍賣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迎來了台灣的拍賣產業發展開創期以及第一個高峰黃金期。1990年12月1日台灣第一家本土拍賣公司「傳家拍賣」舉行台灣首場藝術品拍賣會,創辦人是知名建築師白省三先生。做為一位拍賣官,我個人對於拍賣發展的今昔特別關注,亦對於與白省三先生的初次相遇,印象極為深刻。那是在2018年,同樣正巧是12月1日,距離台灣第一場藝術拍賣會相隔29年,那一天是「新象40週年2018新象專項拍賣競標會」的預展,新象藝術創辦人許博允先生邀請本人擔任拍賣官,並介紹前來觀展的白省三先生與本人認識。

▲作者與台灣第一家本土拍賣公司創辦人白省三先生(右)合影。(圖/作者提供)
▲作者與台灣第一家本土拍賣公司創辦人白省三先生(右)合影。(圖/作者提供)

白省三先生是一位眼光敏銳的藝術收藏者,他從1980年開始跨入藝術的世界,他最欣賞的是台灣前輩藝術家的創作。其中,擅長以礦工為繪畫主題的洪瑞麟作品,更是白省三先生繪畫收藏的大宗,他系統性收藏藝術家創作風格和生命軌跡,同時也見證台灣藝術文化的歷史。因此,他所創辦的「傳家拍賣」正是主推台灣前輩和中青輩藝術家的作品路線,在當時蔚為風潮。閒聊中,同時身為收藏家的他也提到了當年如何入手徐悲鴻的精品創作趣事。白省三生肖屬馬,所以很想要收藏一件以馬為主題的作品,有人向他推薦收藏徐悲鴻的奔馬。1980年代,在一場香港的拍賣會中出現一件徐悲鴻畫的馬,白省三不僅親自到場競拍,而且志在必得地在拍賣場內一直舉著號碼牌不放。最終,他以10萬港幣成功拍得徐悲鴻的奔馬作品。白省三先生曾說:「藝術是我享受人生的方式」,收藏藝術的初心是一種純粹的喜歡,並沒有想到要靠賣畫來賺錢,但僅是收藏並不能滿足他對於藝術的追求,基於為台灣藝術家尋一條出路的使命感,才因緣際會創辦台灣第一家拍賣公司,引領台北人看預展、參加拍賣會,在當時蔚為時尚風潮。

第一階段 初盛的榮景19901999

為便於了解台灣拍賣產業的成長歷程,本人將台灣拍賣產業發展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1990年至1999年的黃金10年,可稱為台灣拍賣產業「初盛的榮景」。在1990年,台灣的本土拍賣公司開始舉行第一場拍賣會之際,國際的拍賣公司早已敏銳地嗅聞到了市場氣息,知名國際拍賣公司蘇富比在1992年3月於台北舉行首拍,那一次的拍賣會成交率高達90%,九成的拍品都順利找到了它的下一個主人,82件的拍品創下了8,625萬的成交額。隨後另一家國際知名拍賣公司佳士得緊接著在1993年10月也開始在台北舉行拍賣會,拍賣成交紀錄總值3,753萬元。

這兩家在當時獨佔鰲頭的國際公司成為產業轉動的超強引擎,帶動了台灣拍賣產業與國際接軌,更發展台灣成爲華人西畫藝術最重要的成熟市場,台灣本土拍賣公司突破桎梏競相成立。1993年宇珍國際藝術開幕;1994年誕生了標竿藝術拍賣、慶宜國際藝術拍賣,台中霧峰林家後裔林振廷與陳碧真夫婦結合台中地區藝文及醫界菁英,創辦景薰樓藝術拍賣公司;1995年甄藏國際藝術創立;1999年羅芙奧藝術集團也宣布開拍。時至今日,宇珍、景薰樓、羅芙奧三家拍賣公司仍在台灣拍賣市場屹立不搖,堅持的毅力難能可貴。

作者在拍賣預展時與新象拍賣許博允先生(左)、施明德主席合影。(圖/作者提供)
▲作者在拍賣預展時與新象拍賣許博允先生(左)、施明德主席合影。(圖/作者提供)

第二階段 衰退的指標19992001

蘇富比、佳士得兩大世界拍賣公司於台灣藝術市場的高峰進場,在台灣的拍賣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指標,卻也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退場,其背後雖有台灣稅制相較於北京、香港缺乏競爭力的因素,加上台灣產業逐漸外移,以及1999年921地震重創社會,經濟景氣走向寒冬。另一方面,可能擔心藝術品交易成為洗錢管道,台灣稅務機關要求國際拍賣公司提供買賣方客戶名單,但基於國際慣例保護客戶隱私權,國際兩大拍賣公司實難提供名單,經當時文建會邀集財政部和業者溝通無效之後,導致兩大拍賣公司與台灣的藝術產業關係劃下休止符,蘇富比及佳士得分別於2000年、2001 年結束在台灣拍賣會運作業務,陸續撤離台灣市場,將已在台灣奠定基礎的華人近現代藝術市場業務移轉至香港分公司,僅維持在台灣舉辦預展,台灣民間收藏的重要藝術精品和資金隨著兩家國際拍賣公司也流向香港。

第三階段 沉寂的低迷20022010

拍賣產業的兩大引擎在台灣熄火之後,台灣本土拍賣公司的運營相對辛苦,陸續有一些拍賣公司也就不再舉行拍賣會。受到台灣本土拍賣公司發生組織結構不健全,拍賣成績不實,以及拍假畫等風波影響,當時接連傳出台灣本土拍賣公司發生財務危機、歇業、出走、乃至倒閉的負面消息,市場呈現一片低迷之氣。

到了2003年,發生更令人遺憾的事件。我們常說:「藝術興於百業之後,衰於百業之前。」如果經濟環境對於藝術市場發展不利,很容易在拍賣會的成績表現中看見端倪。2003年2月底,台灣爆發SARS疫情,疫情初始從越南、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一路蔓延到台灣,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SARS對服務業的影響非常嚴重,台灣股市與經濟都瞬間盪至谷底。屋漏偏逢連夜雨,另一個不利的因素,是來自於2007年到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這不僅是台灣,而是全球金融秩序的崩潰,造成台灣近10年的藝術品拍賣黑暗期。

▲2010年左右起許多新興拍賣公司崛起。(圖/作者提供)
▲2010年左右起許多新興拍賣公司崛起。(圖/作者提供)

第四階段 重振的集氣2010~迄今

當然,有黑暗,再往前走肯定就是黎明了,永遠我們都應該保持正向樂觀的態度。在2010年左右,台灣藝術品拍賣產業迎來了復甦的契機,這個契機是來自於哪裡?有幾個原因,首先是與兩岸成立藝術品拍賣公司的制度不同有關。台灣成立拍賣公司門檻其實並不高,在2009年之後,台灣已經取消設立公司最低資本額的限制。彼岸中國,依據其拍賣法第12條規定,在中國成立拍賣公司的註冊資本額門檻是100萬人民幣,約為新台幣442萬,如果要註冊藝術品拍賣公司,基本註冊條件是1,000萬元的人民幣,約為新台幣4,420萬元。由於兩岸對於拍賣公司的成立條件差異,加上當時兩岸交流頻繁,大陸那邊對於拍賣產業有興趣、想投入的,紛紛與台灣藝術拍賣業者合作,在台灣開立新的拍賣公司,成就了新一批拍賣公司的興起。

原因之二,是來自當時兩岸的和平紅利,2011年6月28日推行陸客自由行給台灣文物市場帶來商機。在中國具有高資產、高消費力,且對藝術品收藏有興趣的人士,藉由來台灣自由行之便,加入競拍藝術品收藏行列,促進兩岸藝術拍賣交流;第三個原因,也跟中國大陸有關,中國規範文物相關管理的法律《文物保護法》第5條規定,在中國境內出土的文物所有權屬於國家,不能任由民間自由拍賣,例如禁止出土青銅器的拍賣,但台灣法律卻不受此限制。上述綜合因素不僅促成中國大陸大型拍賣公司陸續在台設立辦事處,也觸動台灣拍賣業者對產業重燃希望。2013年4月13日至15日第一屆台灣古董藝術博覽會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共計15家古董商和6家拍賣公司參與;2014年12月31日「中華文物藝術拍賣協會」登記成立,成為台灣第一個拍賣產業的人民團體。在稅制改革部分2016年1月1日財政部宣布調降藝術品拍賣交易稅;2021年5月21日起,依照《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實施藝術品之拍賣交易所得,得採行分離課稅,為台灣的拍賣交易提供更有利的環境。

▲稅制的改革,提供台灣拍賣交易更有利的環境。 (圖/作者提供)
▲稅制的改革,提供台灣拍賣交易更有利的環境。 (圖/作者提供)

在諸多有利條件的集氣與新興拍賣公司崛起之際,台灣拍賣產業迎來了第二波的榮景,個人正是在此時轉換人生跑道進入拍賣產業,曾擔任多家新興拍賣公司的首場拍賣官。例如,原先在表演藝術界叱吒風雲、教父級人物的許博允先生,於2015年1月18日跨足拍賣業的首場活動「2015新象春季拍賣會」,正是由本人擔任《文玩金石專場》拍賣官。保利文化集團還曾支持新象舉辦的拍賣會,特別捐贈圓明園四獸首限量復刻版於現場拍賣。事隔近十年,2023年9月4日我剛抵韓國出差,就從台灣媒體報導驚聞新象藝術許博允先生辭世的消息,翻閱與許先生留下的合影照片,無論在拍賣會現場或是在拍賣預展的一隅,流光逝影,都令人追憶再三。從拍賣場的興衰看人生,勇者敢於挑擔先行,乘風而起,但歷久彌堅,挺過危機淬鍊者,更應被譽為真豪傑。

 

(本文作者為中華文物藝術拍賣協會理事長/藝術品拍賣官/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

 

 

 

 

相關連結:拍賣人生十年回望 國會之花如何變拍賣女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