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南海路行政辦公室1月16日正式啟動,史博館典藏組組長翟振孝帶領同仁當日拜訪在地好鄰居國語實小,舉辦史博館「雲端博物館」的校園推廣活動,並在專業剪紙老師鐘雲珍的引導下,一起「話說節氣、剪紙迎春」,進一步了解臺灣傳統農業生活與四季變化的緊密關連性。
史博館「雲端博物館」線上策展平臺於110年末啟用,疫情期間,史博館製作了多項優質的線上展覽及活動,盡享博物館豐富的藝文資源,讓服務不受限於實際參與。此次「雲端博物館」推出第五檔新展覽「生活即景—典藏中的節氣意象」,觀眾可從中感受季節迭替與節氣氛圍,以及館藏作品的「生活感」、「季節感」與「幸福感」。


國語實小學生從剪紙的實體活動參與,引發對於「雲端博物館」線上展覽的興趣,進一步認識臺灣傳統農業社會當中,先民為了農事進展及生活起居,制定了24節氣作為寒暑氣候變化參考,所以剪紙活動包括認識節氣及冬至習俗,並以冬去春來概念串接,活動現場以「大寒樂見幼鄰」、「剪紙喜迎節氣」、「兔年吉祥」春聯作為活動主軸,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更深刻了解,臺灣傳統農業生活與四季變化息息相關,許多智慧結晶也是由此而來。
史博館館長梁永斐表示,史博館「雲端博物館」的線上開放空間,強調「文化近用」,民眾可以透過平臺打造新的3D立體虛擬展場,藉由不同的主題帶來驚喜,以呼應史博館強調的「創新」、「永續」的核心價值,期許史博館開館後,未來的南海學園也能蓬勃發展,讓這個環境共生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