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60年代美軍在臺中的故事 《華美的跫音》串起世代生活記憶

文化局曾能汀副局長(右)和作者熊一蘋合影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1950至1960年代,美軍為協防亞洲戰事擴建進駐臺中清泉崗空軍基地20多年,深刻影響了臺中的日常生活和空間地景。臺中市政府文化局19日舉行《華美的跫音:1960年代美軍文化影響下的臺中生活》新書發表會,作者熊一蘋以跟隨外交官父親在「模範村」度過童年的小說家李維英雄為主角,可說是一本提供民眾「輕閱讀」的歷史入門書。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歷史現場是不可磨滅的,也值得大家的珍惜」,從蘋果麵包、薔薇派、中美街、美村路、美僑新村和土庫里美軍宿舍等,都是臺中人記憶中熟悉的滋味和日常街景,但年輕的一代可能不知道,這些都是1960年代美軍在臺中所帶來的文化記憶和影響。

《華美的跫音》新書發表會,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來賓合影
▲《華美的跫音》新書發表會,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右三)、作者熊一蘋(左三)與來賓合影。(圖/文化局提供)

臺中市文化局從去年開始規劃《華美的跫音》專書出版計畫,作者熊一蘋在撰寫過程中,發現當年美軍為臺中的發展帶來不少戲劇的改變,甚至影響生活各層面,至今仍持續述說著當年的故事。循書中模範村、清泉崗空軍基地、大楊油庫、美僑新村、美國新聞處、五權路、CCK俱樂部和美軍足跡館等,娓娓道出當年美軍在臺中所留下的生活記憶和文化影響。

文化局說明,《華美的跫音》以建築為經緯,延伸到街區的發展、飲食、音樂等生活記憶和文化現象,透過史料爬梳、田野調查、人物訪談和多方採集歷史照片,回顧過去美軍所留下的故事和影響。書中也特別收錄「美軍在臺中」歷史現場小旅行和地景散步地圖,民眾可按圖索驥,串起跨世代臺中人的生活經驗和記憶。

本冊圖書館提供美國退伍軍人Leland Sills駐臺期間拍攝的臺中街景可見許多以「中美」為名
▲本冊圖書館提供美國退伍軍人Leland Sills駐臺期間拍攝的臺中街景,許多以「中美」為名。(圖/文化局提供)

作者熊一蘋表示,因為研究臺灣搖滾樂歷史的機緣,開始涉獵清泉崗基地內充滿傳奇的美軍俱樂部(CCK俱樂部),像是黃鶯鶯、蘇芮、黃瑞豐等知名音樂人,都曾經歷美軍俱樂部的熏陶,後來在臺灣歌壇唱出時代經典。美軍在臺中的歷史,還有很多精采的故事和議題,值得持續挖掘和探討。

資深攝影家余如季拍攝早期位於雙十路美國新聞處外牆由藝術家席德進創作的壁畫
▲資深攝影家余如季拍攝早期位於雙十路美國新聞處外牆由藝術家席德進創作的壁畫。(圖/文化局提供)

5月21日還有「在臺中的角落找到美國人的身影」走讀活動,以及「跟著音樂重返1960年代的CCK俱樂部」音樂欣賞會,兩場推廣活動,歡迎民眾免費上網報名:https://reurl.cc/7D78EDhttps://reurl.cc/g24ArN

 

相關連結:見證臺灣軍事發展史 臺中清水大楊美軍油庫啟動修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