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攝影藝術的動人之處,來自它精妙的鏡頭觀點與創意美學風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次推出以「抽象攝影」為主題的展覽,12日舉行開幕式。別於以往的直觀「看」法,此展將日常可見景象透過攝影家獨具創意的手法轉化呈現,挑戰大家觀看的慣性,25位藝術家、99件作品,表現臺灣不同攝影世代的豐富風格跨度。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表示,攝影是各種藝術表現裡面,相對容易進入與被看見的,她引用John Berger的話,「人類是先看,才學會語言,才學會說話」。我們看的內容就決定我們世界的樣貌,而攝影家在人類工作裡有一個特別角色,是發現、選擇甚至定義這個世界樣貌的人,感謝攝影家讓我們得以從他們的眼裡重新認識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世界,甚至我們過去沒有看見的世界。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成立以來始終關注攝影創作的多元表現及議題探討,在即將歡慶開館兩周年之際,特別邀請章光和教授策劃本次展覽,以抽象美學的觀點,聚焦於攝影家們發掘「美」的獨特洞察力,並以此觀點挑戰大眾對攝影原有的觀看習慣與認知、解讀出攝影作品中暗湧的抽象精神。
策展人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教授章光和指出,脫離視覺符號的依附,擺脫一張照片必須要有可以辨識的事物,本展探討抽象的攝影裡所有可能的閱讀觀點,我們找尋看向鏡中的抽象之眼;在策展的過程中,感動於臺灣攝影界的創造力,也發現有更多精采的作品等待被探索與發掘。參展藝術家阮偉明老師則認為,這個展覽讓大家看到,從攝影的角度去看抽象,會發現這個抽象之美有別於繪畫的表現,有多層次的奧妙與深度。
「抽象之眼」展覽以「非象具象」、「理性與感性」、「完形」與「物介質」4個展覽子題結合精心設計的展場空間,探討抽象攝影的各種樣態。在「非象具象」單元,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物體,在鏡頭下透過視角遠近交錯、光影錯綜等方式擷取,將熟悉的人與物、山谷與海洋等元素再次轉化;「理性與感性」單元,特別將攝影作品與油畫及版畫作品並置展示,擴展光線、時間與色彩的維度,呈現虛實交錯的畫面感,凸顯創作者隱含的心境;「完形」的作品影像觸發觀看者本能地找尋對稱視覺中心,感知重複堆疊的美感,展間中的空間裝置,能讓觀眾直接走入影像之中,沈浸於無限延伸的鏡像世界;「物介質」單元則玩轉材質與創造影像的方式,許多作品以數位手法轉譯,或將街巷風景掃描後變形重現,或以類比手法介入暗房沖洗過程,藥水與顯影劑在相紙與底片上流動,呈現捨去鏡頭後的影像創造的可能性。
「抽象之眼」表現臺灣不同攝影世代的多元風格,觀者不只經由藝術家的敘事手法鑑賞攝影的抽象之美,更能透過作品反思,映射自身經歷,體會「抽象觀看」的核心主題。展覽及相關資訊請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查詢:https://ncpi.ntmo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