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郵票走入人們的生活由來已久,郵票也承載著史實紀錄與文化傳播的重任,讓年代所傳承社會銜接的媒介功能更加彰顯。隨著時空環境的轉變與智能聯繫工具的普及,郵票的使用率遽減,功能性大降,在印製與發行上也都面臨市場的嚴酷挑戰,在全球更成為既定的演變趨勢及發展現象。中華郵政公司每年仍會製發近20檔的新郵票,集郵處兼負著政策推動與反應民情的文化傳播使命,每一次所發行的新郵票都讓人隨著社會脈動而親身感受,油生對環境的關注,集郵處的作為可謂居功闕偉。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就是去年7月21日集郵處所發行的防疫郵票,當全球關注臺灣的防疫措施所帶來的重大成就之際,臺灣在防疫過程訴求國際社會的「Taiwan Can Help」精神,也在當時的郵票發行中產生了推波助瀾的正面效益。
集郵處處長陳月桃表示,防疫郵票的發行與販售,確實在當時的環境氛圍中引起外界高度關切,從設計到印製、發行、宣傳,都具有多重深摯的功用、目地與意義,許多重要的事件、節慶與活動,在政策擬定與落實下,小小的一枚郵票逐步從台灣發行起點而影響全球,讓世界看見臺灣,郵票可稱之為「國家的名片」亦名符其實。
郵票的誕生其實有著繁瑣的研製過程,以及在所深寓的目地性與發行價值,從前置作業到紀錄細節,都牽動著在市場所受到的檢驗與評價。集郵處副處長鄭麗華指出,從郵票發行到集郵報導的製作,預銷封與首日封的設計所延伸出的集郵新意,在郵迷心目中更成為首選,讓集郵生命源遠流長。
鄭麗華說,目前郵票的研製取樣,除了防疫,諸如蘇花改通車、520總統副總統就職、觀光旅遊年、重大建設或故宮文物等,都是郵票印製的重要選擇,而由國家所屬博物館機構所推薦且歷經嚴謹遴選程序而發行的郵票,都在市面上獲致正面口碑,意義重大。
歷經不同時期的洗禮,百年老店的中華郵政也在時代變遷過程中創新求變。陳月桃處長細數結合市場需求的服務項目,如:臨時郵局的設置、移動郵局的營運、個人申請製發郵票、集郵教室的設置、啟動暑期親子集郵營、集郵社團的策畫等,都將強化郵局及集郵處的服務功能,讓集郵所延伸的文化與娛樂性大增,惠及全民。「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郵票的方寸之美,足為傳遞知性,影響寰宇,期望郵票所搭起人與人間的橋樑角色,成為國家的名片,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