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道博物館攜手公視 高畫質《軌道傳奇》再現經典鐵道記憶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鐵道承載了許多人的故事與回憶,但921大地震後,臺灣豐富多元的鐵道樣貌和人文景觀卻不復存在。幸賴媒材、拍攝科技的進步,讓一些舊有的影片透過數位化保存及影像調光,得以讓珍貴的鐵道影像資產重現,一窺原貌,讓老影片價值得以傳承。

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公共電視聯合發表的《軌道傳奇》節目典藏計畫合作成果今(24)舉行,文化部長李永得、公共電視總經理徐秋華、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以及節目製作團隊、當時受訪者出席,共同見證紀錄20世紀末臺灣鐵道風光的《軌道傳奇》節目影像高畫質數位轉檔成果,再現國人共同擁有的鐵道記憶。

文化部長李永得提到,1998年他擔任公視執行副總時,公視製播的《軌道傳奇》是觀眾反應最熱烈的節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如今,擁有頂尖的鐵道研究專業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專業影音製作能量的公視合作,強強聯手,將當時公視的優質節目,轉化為後續推廣鐵道文化的重要資產。期許未來能透過國際影音平臺推向國際,成為傳達臺灣文化資源的好節目。

▲文化部長李永得(左)、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見證《軌道傳奇》節目影像高畫質數位轉檔成果。(記者 陳安婷/攝)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表示,當年公視籌備該節目時,他正好也有參與,極為巧合。鐵博籌備處自2019年8月成立迄今,除進行園區內硬體修復工程外,亦致力於蒐集及保存鐵道相關影音圖文資料,而公視《軌道傳奇》共有20集,每集30分鐘,完整記錄臺灣當時包括臺鐵、糖鐵、林鐵、鹽鐵及礦鐵等各類型鐵道樣貌、地景及風土民情,包括很多目前已停駛、拆除的鐵道及車輛,是非常經典的歷史影像。

可惜921大地震後,許多舊有樣貌破壞殆盡、永遠消失,但慶幸的是當時全長超過150小時的《軌道傳奇》拍攝帶竟還良好保存,考量博物館後續鐵道文化典藏研究及教育推廣所需,鐵博籌備處於2019年底與公視合作,將《軌道傳奇》節目帶及拍攝帶,進行影像調光及高畫質數位轉檔,並永續保留傳承。

▲從類比轉成數位的影像對照。(記者 陳安婷/攝)
▲調光前後的影像對照來顯示影片演進的歷史價值。(記者 陳安婷/攝)

公視總經理徐秋華表示,《軌道傳奇》從公視籌委會時期即開始籌備、拍攝,將臺灣豐富多元的鐵道樣貌和人文景觀收錄其中,也帶動鐵道文化研究的風氣,是鐵道迷必看的影片,此次將影片轉檔進行數位化保存及影像調光,永久保存珍貴的鐵道影像資產,把過去、現在連為一繫,讓記憶與影片都歷久彌新。

《軌道傳奇》節目典藏計畫之影像高畫質數位轉檔成果,預計3月份於公視OTT影音平臺上架,針對節目帶及拍攝帶豐富的影像資料,洪致文主任表示,將以三大面向充分運用,一是納入博物館典藏,作為未來各鐵道主題研究時參考及佐證素材;二是拍攝帶中許多未曾曝光的珍貴影像,將作為未來常設展、特展或各項教育推廣影片的素材;三是舉辦鐵道影片播映活動,讓民眾重溫舊有鐵道景緻,推廣鐵道文化知識,進而強化對於鐵道文資保存的認同。

▲當時在《軌道傳奇》節目中受訪的父子肯定保存珍貴的鐵道影像資產之舉。(記者 陳安婷/攝)

記者會中還播放《軌道傳奇》影像素材中,剪輯20多年來臺灣鐵道樣貌與人文景觀今昔對比的影片,以及高畫質數位轉檔前後畫質的影像對照,充份彰顯《軌道傳奇》節目影像的歷史價值。

鐵博籌備處將於3月6日及13日,分別以阿里山森林鐵路及糖業鐵路為主題,舉辦《軌道傳奇》參訪及放映座談活動,開放民眾網路報名參加,活動細節及報名可至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官網查詢。

▲文化部長李永得、公視總經理徐秋華、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以及節目製作團隊、當時受訪者合影。(記者 陳安婷/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