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深陷閉開館紛擾 前館長廖新田有感說分明

國立歷史博物館

編按:國立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閉館整建至今,因主客觀因素影響而遲遲無法重新開館,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切甚至責難。史博館開館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有沒有國際上博物館的例子加以對照?如何看待評價?都值得我們觀察與深思。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四年的臺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廖新田,首度以「過來人」的身份面對媒體暢談他的看法。本編輯室不預設立場,以問與答的方式紀錄進行,讓廖新田前館長充分說明,以供讀者及民眾參考。

 

• 問:您卸下史博館館長職務歸建校園教職已近2年,面對眼前史博館的開館紛擾,能否談談您對現況發展的看法?

答(廖前館長):我擔任史博館第14任館長4年,「一日為史博人,終身為史博人」,史博館的整建與開館,我在情感上當然會相當關心。但是,我秉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原則,從不對外發言,以免影響接任者施政。外界對史博館的延宕開館很不諒解,批評責難很多,要求必須如期如質營運。這個殷切期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南海學園的歷史博物館一直是台灣重要的文化展覽場域。

▲前史博館館長廖新田對史博館閉館整建與開館時程所引發外界的不同批評,提出了他的回應。(圖/資料照)
▲前史博館館長廖新田對史博館閉館整建與開館時程所引發外界的不同批評,提出了他的回應。(圖/資料照)

• 問:能否說明一下您在任時史博館的工程重點與困境?

答(廖前館長):任何期程長短的工程,如果碰到嚴重的不可抗力因素而延宕如天災人禍,那麼就需要更多的深入理解,不是去脈絡化而一味罪責。2019年底爆發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大家記憶猶新,不但生活大受影響,材料與人工亦難尋,國內各處工程均因此停頓或延緩,無一倖免,大家一定要把這個因素放進去考量。不是卸責,是事實。在這兩三年的動盪剛好也是史博館的整建時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可想而知。

另外,一甲子以來建築體內外不斷增建改建,造成建築圖與整建規畫進程出入甚大。例如,結構上需補強之處甚多,柱子支撐不夠需要花時間計算與補強,諸多結構樑打洞也要補強,甚至有樓地板是空心磚必須全部重新鋪設鋼筋灌漿以符合承重。像這些很多差異都是在清理時才發現,我們無法對外界一一敘明,就是埋頭逐步解決。規劃與實務的落差,更加上疫情所帶來的挑戰為開館的預定時程帶來變數。甚至,具有歷史建物身分的史博館,在細作上特別費工謹慎,也多秉持慢工出細活的精神。還有耗時的文資審議掌握在台北市府…零零總總,太多不確定性因素。

整建是團隊分工,我們有各種專業及諮詢,有人說我無工程背景,其實藝文建設不只是把建築蓋一蓋就好,而是「以軟帶硬」,同時並進。史博館有一個優秀的工程顧問團隊每個月開會提供專業建議,我幾乎全程參與主持,也知道施工單位很努力趕進度。2021年史博館第一期最後還得到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品質獎佳作的肯定,表示史博館的改建品質是經得起考驗的。

國際上博物館整建沒有如期開館的例子,像是荷蘭國家博物館整建工期從5年延長至10年,總經費3億7千5百萬歐元,在2013年正式開館時,就贏得世界讚賞,過往延宕已雲淡風清、無關宏旨。回頭看看國內藝文工程也有類似情形,誰也不願意看到開館時程的跳票。期待史博館在充分準備好了之後公開亮相能獲得大家的肯定,我也誠懇期盼臺灣民眾能耐心地多給史博館一些時間,多多鼓勵支持,一切等待都會是值得的。

• 問:除硬體建設,史博館在閉館期間也規劃不少展覽與活動,能不能說明一下?

答(廖前館長):沒錯,史博館升級發展計劃不是只有硬體升級,軟體升級更是另一個重點,但是大家都不太注意這部分。整建期間,史博館有6萬多件的珍貴文物陸續移至中研院、國美館與故宮庫房存放,非常費工費時,因為每一件都是寶貝。此外,前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特別指示閉館期間要持續執行館際合作與線上展覽,也就有了「修館不休館,服務不打烊」的宣示。

史博館除了硬體工程第一期獲獎,軟體部分拿到近20個獎就是宣示的證明,例如:《台灣美術史辭典1.0》入圍金鼎獎、「中華文物箱」檔案彙編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項、十大公辦好展與設計金點獎及金印獎各兩次、紀錄片獲2021年芝加哥時尚電影節入選、「酷獸奇航」獲國際多媒體影音競賽銅質獎、《創齡寶盒》獲美國IDA平面設計銀獎、各種文創商品…還有數百件藝術作品捐贈等等,甚至期間還遭遇常玉家屬跨海打產權官司,最後經法院判決保住作品。這些都是同仁一起努力下的成果。遺憾的是閉館整建議題把種種成果一筆勾銷,我個人認為不太公允,應該持平看待。

▲2019年史博館修復工程動工典禮,時任館長的廖新田(右二)代表參與儀式。(圖/資料照)
▲2019年史博館修復工程動工典禮,時任館長的廖新田(右二)代表參與儀式。(圖/資料照)

• 問:史博館至今開館未定所帶來的紛擾,廖教授也被點名「難辭其咎」,能否對此回應一下?

答(廖前館長):這些所謂的紛擾我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我在2年前剛卸下館長職務之後,就有人向監察院檢舉,說我在館長任內接受福建師範學院的研究員職位,還指控我利用公帑捐了數百本書給該校,並說我的澳州大學榮譽教授有問題,甚至還指控我在廣播節目兼職,事後都證明都是子虛烏有。事實上,我的專長涵蓋書畫與台灣美術,英國公費留學取得藝術博士學位後,2003年我在史博館展覽組工作過,後來在三所藝術大學專任、擔任所長、院長、成立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創立藝政所及國際學程等等,之後在澳洲國家大學擔任教育部台灣講座且獲聘榮譽教授。這期間經過15年的國內外專業歷練,從理論到實務,我十足勝任且專業發揮。

大家不妨去看《化蛹成蝶》這本閉館文集,就會知道這四年我做了什麼。某媒體對我的批判內容,相信這對一位建樹甚多的台灣文化政策領導者非常不公平。2018年,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邀請我一起為台灣文化打拼,我被她的誠意感動,如此單純而已。我必須強調,我無意涉入各種形式的鬥爭,但也絕不接受非事實的指摘。我請求媒體與執筆者秉持專業良心來公評,許多扭曲的訊息傳播無助於事實,也無助於整體藝術環境的提昇。我一輩子為推動臺灣美術與美術史研究而努力,在各個職務上皆全力以赴,心中坦盪盪,而且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相關連結:舊大理石建材華麗轉身 創新文創商品蘊含史博館的珍貴記憶

相關連結:文化部發布重要人事 博物館老將王長華接任史博館館長新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