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美術館首次與美國新墨西哥州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博物館攜手籌辦「破土:臺灣當代原住民藝術與行動主義(Breaking Ground: Art and Activism in Indigenous Taiwan)」(簡稱「破土」)展,將於今年8月15日至2026年1月4日於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博物館舉行,不僅開啟兩館間長久的合作關係,也勢必引起國際間對於原住民當代藝術的討論與啟發。
「破土」由IAIA MoCNA首席策展人曼紐菈.威爾-歐福-曼博士、獨立策展人那高.卜沌與國美館策展人賴駿杰共同策劃,聚焦探討臺灣原住民藝術社會行動參與以及文化抵抗的實踐方式。展覽邀集10位/組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圍繞「殖民性與原民性」、「性別、認同與信仰」、「向自然學習」等議題展開,呈現原住民藝術家對於族群歷史、土地記憶、語言復振及環境關懷的當代觀點。

30日行前記者會上,國美館長陳貺怡表示,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博物館是新墨西哥州唯一展示、收藏與研究詮釋當代原住民藝術家的美術館,從1962年起至今有近1萬件原民藝術藏品,也有研究部門與圖書館。此展除了把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家推介至美國,也能帶動更多學術上的交流與文化經驗的傳遞。」此外,此次展覽藝術家女多於男,展現原住民女性藝術家在當代藝術領域的豐沛能量與創造力。
策展人曼紐菈.威爾-歐福-曼博士(Dr. Manuela Well-Off-Man)在致詞影片中表示,「本展集結多位臺灣領先的原住民藝術家,作品探討殖民對於文化與環境持續的影響,透過個人與政治的主題探討身分認同,自我展現和對抗韌性、原住民在家園、語言與文化知識上的損失,這些創作深切呼應美國原住民族群的憂慮。」

策展人那高.卜沌(Nakaw Putun)表示,自己在三十歲那年恢復原住民姓名,這段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名字與身分認同之間的連結。臺灣原住民族群在不同政權更迭下歷經多次文化衝擊與身分挑戰,但「我們始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期盼這次展覽能與美國原住民藝術展開更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討歷史記憶、文化認同與未來想像。

國美館策展人賴駿杰指出,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家在國際舞臺非常重要,本展除了將帶領10位/組藝術家的作品赴美外,還有2位藝術家伊祐.噶照與宜德思.盧信,受邀參與IAIA MoCNA所規劃的藝術家駐村計畫,相信將能與當地社群及藝術工作者們激盪出更多創意的火花。

國美館表示,臺灣是一座多語共融、與世界緊密連結的島嶼,卻也長期面對殖民與文化治理的不對等。展覽名稱「破土」,寓意文化種子在多重壓迫與歷史縫隙中突破而出,展現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在面對社會議題時的創造力與批判意識。「破土」也象徵掙脫沉默、開啟對話,也展現了原住民族在當代語境中的重新扎根與發聲。本展不僅是一次文化外交的實踐,更是深具意義的歷史行動,期待透過這檔展覽更加深入理解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脈絡之外,也能將其置於全球原民議題的對話與交流之中,拓展其深度與廣度。策展團隊透過藝術行動,回應當代原住民族在認同、環境、語言與文化傳承上的挑戰,並促進臺灣與美國原住民藝術之間的跨文化對話。

展覽及活動訊息見國美館官網:https://www.ntmofa.gov.tw/ 與IAIA MoCNA官方網站:https://iaia.edu/mo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