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今年是金鐘60週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合作推出「聚光成影:金鐘60,與我們同行的記憶風景—國館陪你重溫時代的悸動」線上展(https://openmuseum.tw/muse/exhibition/ed28950790df7eddca9b934dd2c02db3),11日正式上線,收集了各廣播、電視台、歌仔戲國寶楊麗花、資深廣播人洪瓊瑤與秦夢眾等超過150件珍貴的圖片與影像展品,以不同的視角喚起40多年來的大眾文化記憶,感受時代的共鳴與榮耀時光。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表示,金鐘獎頒獎於1980年首次在國父紀念館舉行至2023年因閉館整修共辦理了39屆實體典禮,為了呼應金鐘60年,國館特別規劃了「聚光成影:金鐘60,與我們同行的記憶風景」線上展,以「光」為意象,象徵金鐘盛典的至高榮光,也是記憶流轉的聲光及堅韌的女性之光。同時,他也承諾儘量縮短國館整修期程,讓金鐘、金馬獎能早日回歸辦理。

國父紀念館指出,展覽分為兩大單元,單元一「時光剪影」以國父紀念館辦理金鐘獎典禮的1980-2023年為時間軸,分為四個10年的光影切片,彷彿打開回憶寶箱,從不同時期具代表性的影視廣播作品與金鐘獎典禮的變化中,感受廣播電視如何將大眾文化融入日常,陪伴我們一同成長。

單元二「女性之光」聚焦呈現女性在傳播產業與社會中閃耀的力量,讓觀眾能一窺電視廣播媒體背後較少人知的女性故事。展覽介紹23位獲頒金鐘獎各類型獎項的傑出女性,例如導演王小棣、演員鍾欣凌等,是如何在幕前幕後發光發熱。

「聚光成影:金鐘60,與我們同行的記憶風景」正式上線當日,在中山文化園區翠湖北側設置小型裝置展示,不僅呼應第60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也響應這一天「國際女孩日」提升女孩權益的倡議。國父紀念館特別規劃一日限定的「台灣女孩日:幕前幕後,角色不設限」公眾推廣教育活動,將展覽元素轉化為趣味闖關遊戲,並將金鐘獎得獎女性得主的心聲,設計成職業卡牌與互動留言牆,讓大眾更能注重影視傳播產業背後的性別平權議題。

這次也邀請民間社團「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設計互動闖關遊戲,以關注影視產業女性的健康需求,同步展出「綻放的她-樂齡女性藝術創意工作坊」成果,展現樂齡女性多元生命故事與藝術創意。

此外,中山文化園區內還有台語親子電影放映「做工的人」、「幸福路上」,以及「陶之市文創市集」等活動,陪伴大眾同度美好的週末午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