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中的空間拍到好作品

【特約撰述 / 趙蘊嫻】

有滿多人跟筆者說:「哇!用手機也能拍的這麼好,」下一句往往是:「你是用什麼手機拍啊?」讓人感覺是手機很厲害,若買了一樣的手機就可以拍出好作品。以前攝影被稱為貴族興趣,入門的門檻-相機,就要花一筆費用,之後還要添購不同的鏡頭,加上軟片、沖片、洗相片…,好像錢坑一般。但數位化之後,一切都改變了!不用買軟片,沖片費也省了,檔案都放在電腦或手機裡面,也不需要都洗出照片。即拍即看的功能,在學習攝影的路程上大大的縮短,拍照這件事變得稀鬆平常,但是否就表示我們拍的內容變得更有深度或更讓人有感受呢?不可否認影像的普及化確實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公車行駛到了環東大道,一看雲彩很不錯,有可能會拍到作品。於是提前站起身拿出手機朝外構圖,當時車速滿快,車身也非常搖晃,但還真的看到不錯的景緻,趕快拍了兩張,下車後看了一下,兩張的水平線稍微往右斜了,還好格放之後構圖還滿完整的!夕陽、雲彩、電塔、電線、倒影、吊橋、遠處的建築物…組合在這張畫面,但全無雜亂的感覺,因為大都變成剪影了!

▲找到對的時機拍攝,有時不起眼的景物也會顯現它的美。(圖/趙蘊嫻攝)

第二張拍攝地點在雲林,我坐在朋友車的後座,車速挺快,但外面的景色很吸引我,於是拿起手機貼在玻璃上,憑直覺拍了幾張。大家若仔細看,會發現最前面的樹比較有動感,但遠景的雲朵就不會。因為對鏡頭來說,近景的景物是快速的移動,相較於遠景就穩定多了。當然在按快門的時機還是很重要。如果是相機拍攝,因為車一直在行駛中,外面的景緻也不停地在變換,要凍結景物,還是要有動感?這就要看你怎麼設定快門速度了!

▲前景是動感的樹,中景是填補空缺的樹,遠景是造型很特別的雲。(圖/趙蘊嫻攝)

場景是在公車內。一位老伯上車後站在我的右方,看起來有70多了,我起身要讓座,但他很堅持不要。老伯個子不高,頭上戴著米色帽,身穿綠色夾克,皺巴巴的工作褲,腳上半筒膠鞋還沾附了些乾掉的泥巴,手上抓的不是手機而是一些像證件的紙張…老伯是榮民嗎?這時夕陽的光線正好將他蒼勁堅毅的輪廓勾勒出來,我遲疑了大概一秒鐘,馬上拿起手機拍了幾張,光線也因為車子在下橋路段而產生了變化。下車後我特意看過去,老伯依然站著,突然想起麥克阿瑟將軍的一句話:「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作者為趙的攝影工作室負責人)

▲老伯的神情讓我久久無法忘懷。(圖/趙蘊嫻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