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傳承73年  蒙古民族成吉思汗祭典  見證臺灣多元文化發展

▲蒙古民族紀念儀典成吉思汗祭典今登場。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文化部29日在臺北舉辦「113年蒙古民族紀念儀典成吉思汗祭典」。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表示,成吉思汗為蒙古族人聖祖,依傳統每年農曆3月21日蒙古族人均舉行盛大祭典,在臺傳承迄今已73年,深具意義。

今年「成吉思汗祭典」由陳登欽主祭,並邀請蒙古文化協會理事長海中雄、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等陪祭,蒙藏文化中心主任高玉珍與在臺蒙古同鄉及蒙古國人士等與祭。典禮儀式遵循古禮,向成吉思汗像獻花、獻香、獻爵、獻帛及宣讀祭文,相關司祭者皆穿著蒙古傳統服飾進行,現場並邀請臺北市立國樂團及合唱團擔任奏樂及紀念歌演唱。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擔任祭典儀式主祭官。(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擔任祭典儀式主祭官。(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表示,蒙古因獨特自然環境所造就的文化內涵,通過口述身授、世代相傳,積累成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蘊藏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歷史文化,在宗教、哲學、語言、文化藝術創作至生活型態、經濟活動等各領域,與在臺其他各民族兼容並蓄,形成臺灣多元文化的基礎。

▲蒙古文化協會理事長海中雄擔任陪祭的角色。(圖/文化部 提供)
▲蒙古文化協會理事長海中雄擔任陪祭的角色。(圖/文化部 提供)

文化部指出,自1951年在臺恢復辦理成吉思汗祭典以來,不僅凝聚在臺蒙古人,也漸成為蒙古國新住民的精神傳承。未來將持續辦理成吉思汗大祭,並進行各項蒙古文化的保存、研究及推廣,期盼在臺蒙古族人持續傳承文化,永續臺灣的文化多樣性,見證臺灣民主自由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

▲著正統蒙古服飾並演唱,為祭典儀式增添濃郁文化氣氛。(記者 辛澎祥/攝)
▲著正統蒙古服飾並演唱,為祭典儀式增添濃郁文化氣氛。(記者 辛澎祥/攝)

今日祭典包含蒙古國在臺就讀學生所組成的「在臺蒙古國學生會」、蒙古國新住民等一同參與,典禮後特別安排蒙古傳統樂器馬頭琴、呼麥(喉音)表演,同時邀請蒙語歌手演唱蒙古民謠、長調等,藉此向國人推廣蒙古民族文化,展現臺灣豐富多元文化內涵。文化部表示,蒙古族人擁有豐富的音樂底蘊,包括馬頭琴、呼麥、蒙古長調等傳統技藝,皆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國人認識瞭解。

▲成吉思汗祭典中的國樂演奏與演唱,由臺北市立國樂團擔任。(記者 辛澎祥/攝)
▲成吉思汗祭典中的國樂演奏與演唱,由臺北市立國樂團擔任。(記者 辛澎祥/攝)

 

 

相關連結:蒙古民族「成吉思汗祭典」 見證臺灣多元文化發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