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公會堂戶外園區開放 普濟路歷史文化廊道再添亮點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大溪公會堂及蔣公行館園區」承載著大溪重要歷史記憶,107年由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進行修復工程,今年5月1日戶外園區正式開放,民眾可以從中正公園,沿著崖線漫步公會堂、行館,經過武德殿、四連棟等歷史建築群,欣賞周邊風景。而大溪公會堂及行館6月開放,也展示大溪木藝魅力。

大溪公會堂於1923年2月落成,座落於大溪公園南端,原有和式、洋式兩棟建築,目前留存的是洋館,也是桃園唯一現存的公會堂建築,和館則改建為現今蔣公行館樣貌。民國38年,大溪公會堂改為蔣中正總統行邸「大溪賓館」,民國65年元旦改名「蔣公紀念堂」開放民眾參觀。2005年至2015年間以「大溪藝文之家」的型態委託民間經營。2014年,鄭文燦市長成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後,因其歷史意義,自2015年起改由木博館活化經營,2018年進入修繕工程,今年重新開放。首檔以「木職人的幸福提案」為主題,將於6月17日正式開館。而蔣公行館將變身成「木生活館」,具備展示陳列、媒合地方產業以及推動木藝產業升級的角色,讓民眾體驗木藝與生活相融之美。

▲「大溪公會堂及蔣公行館園區」承載著大溪重要歷史記憶。(圖/木博館提供)

本次公會堂戶外園區開放,最大的亮點為夜晚活動空間的打造,利用燈光襯托歷史建築與戶外景觀,不僅創造出居民晚間遊憩的空間,也吸引遊客在大溪駐足停留。

木博館自2019年起,即委託專業團隊針對普濟路的館舍群展開「光環境」的塑造計畫,期盼利用燈光設計,烘托歷史建築並打造不同的環境氛圍。這一條穿梭大溪光影、漫遊博物館的旅途,從「壹號館」開始,作為以光迎賓的起點,燈光呈現歷史感及木質的溫暖。穿過大溪公園走入公會堂,藉由燈光投射在建築上,創造宴客大廳的恢宏氛圍;另外崖邊步道區設置低尺度的照明,不僅具有引導路線的作用,也照顧到崖邊的生物。

▲專業團隊的燈光設計,烘托歷史建築打造不同的環境氛圍。(圖/木博館提供)

步入充滿人文氣息、歷史風味及居家氛圍的武德殿及警察日式宿舍群,以形塑博物館生活起居及廣場空間為主題,燈光呈現以建築光影為前景,輔以室內透出的燈光,塑造清雅簡明的人文氛圍,成為日後大溪的「尋光地圖」。

大溪普濟路沿線公園及木博館館舍群,和大溪老城區互相串聯,形成綠意豐富且具歷史文化故事的廊道,公會堂園區的開放,是這條廊道成形的第一個亮點,散步駐足的路線可分為「歷史空間場景」人文軸線及「崖邊天然景觀」自然軸線,人文慢步軸線沿普濟路側參觀木博館歷史建築館舍群,可以享受歷史人文的知性慢步,崖邊景觀軸線可欣賞大漢溪河岸及溪底景觀、遠眺河階景觀及順時埔地區的田園風光與遼闊河景,創造出優質的賞遊體驗路徑。

預計明年修繕完成並開放的大溪警察宿舍群二期工程,將串聯起巷弄廊道及沿途的小廣場,與公共建設連結後,未來普濟路在環境、人文,能夠創造多元風貌及體驗內容、優良步行環境,是兼顧多世代、下世代生活的環境空間。

▲普濟路的館舍群展開「光環境」的塑造計畫,吸引遊客停留更多時間。(圖/木博館提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