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藝術、催眠 女人的自覺與醒悟講座發人深省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台灣應用催眠研究協會」2021年第一場講座,邀請到頑石劇團藝術總監,也是逢甲大學助理教授的郎亞玲老師演講「一個女人的自覺-醒,悟」。郎亞玲以自己多重的身分-劇場人、文化人及她初老卻回東海大學就讀美研所再學習的心路歷程剖析,並以不同時空下的東西方3位傑出女性藝術家-芙烈達·卡蘿,潘玉良到陳進,如何突破自己生命的困境為例,鼓勵所有女性發展自己潛能的最大極致,召喚女性的自覺與醒悟,為自己而活。

台灣應用催眠協會理事長王郁方表示,和主講者郎亞玲結識於民國79年成立「台中市晚晴婦女協會」時,二人關懷女性婚姻的議題,民法親屬篇的修訂,引導女性走出陰霾。之後,郎亞玲把關懷置入舞台劇,包含早年獲國藝會補助的《楊逵與葉陶》,去年獲國家人權博物館補助的《告別黑甜鄉的女人》,以及今年正在籌劃中的《含笑花-陳進》。去年她受「螺陽文教基金會」之邀導演的《西螺女兒》一劇,也都在「百年台灣女性」的格局裡談女性生存的真實處境。

▲主講者郎亞玲與台灣應用催眠協會理事長王郁方,以及參與演講的朋友們合影。

郎亞玲指出,學習催眠是發現自我的一個里程碑,五年之間,她開始自發性地深入挖掘自身內在的經驗,特別是針對早年個人與家庭的關係,似乎影響深遠。發表了舞台劇《記得,因為愛三部曲》系列後,體悟到藝術創作雖然重要,但背後還有更可貴的一些東西呼之欲出。身為一個介於新舊時代交替的女性,她自認有使命為眾多偉大的女性留下記憶。更重要的,是有關女人的愛情與婚姻,這兩個因素左右著女性的命運,是框架,也是牢籠。她認為,只有極其少數的女人,可以突破或超越這些限制。所以她提出了三位「偉大」的女性,她們從自省到自覺的路,透過創作重新定義自我,作為佐證。

首先是「芙烈達·卡蘿」(1907-1954)為墨西哥最著名的女畫家,也是20世紀最富傳奇,且被認為是女性主義畫家的翹楚。她的丈夫為世界知名的哥壁畫大師「迪亞哥·里維拉」。身體的病痛和丈夫不忠是她痛苦的來源,但她勇於表達,透過刻畫細膩的圖像,表達了鮮明又深沉的生命印記。

其次是留法女畫家潘玉良(1895-1977)出身貧寒,父母雙亡後,14歲被舅舅賣給青樓為妓,16歲遇到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為她贖身,並於1913年結婚,從此改姓潘。在先生的鼓勵之下開始習畫,留學法國,返國後作育英才。後半生雖在法國度過,但其自畫像流露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及對自我性別與中國文化的認同。更透過中西繪畫技巧的融合,在女性身體自主的表現上,流露自在灑脫。

▲郎亞玲以3位偉大女性透過創作重新定義自我,證明突破或超越並非不可能。

第三位是台灣女畫家陳進(1907-1998),為日本時代台灣女子學畫的第一人,也是號稱「台展三少年」之首。出身士紳世家,被後世譽為「閨秀畫家的代表性人物」,但她為學藝,竟矢志不結婚,完全掙脫了那個時代賦予女性的角色,她一生都在畫女性和女性生活點滴,為時代婦女造像。

這一場女性的靈性之旅與對話,最後都環繞在「女性該如何為自己而活」的話題上,也讓與會者深有同感。從事藝術創作的蕭碵表示,自覺、自省ㄧ直都是他關注的議題,創作者常有的共通特性,就是不斷的挖掘自己的內在,以創作的方式呈現在作品裡。聽見了三位女性的創作者的故事,不免心有戚戚、與之共鳴。

曾任教職的盧志文則分享,身為現代女性,似乎擁有比前輩女人更多的自由與人權,但在成長過程中,女性的主體性養成,依然受著社會文化很大的影響!聽完演講,再次自省生命中身為女兒,女人,母親各個角色的定位與選擇,每個階段的價值觀與行為都有密切的關聯,女性的覺與悟,需要我們親身實踐,更需要男性與女性的共同看見與努力!

▲民眾對女性的靈性之旅與對話深有同感,台上台下交流場面熱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