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入選提案公布   成大建築學系代表參加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入選提案公佈。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由國美館主辦的「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提案公開徵選,共有4個團隊參與競逐,經初複審程序後,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的《[無]-信仰」》獲選為本屆臺灣館代表之參展團隊,將於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展出。19日在臺北辦理入選提案發布會,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評審委員徐明松、成功大學副校長吳秉聲、策展人薛丞倫、協同策展人江松長等皆出席,共同為這項活動賦予高度的期待。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表示,自2000年起,國美館承辦「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每兩年選出代表性的臺灣建築策展提案在義大利展出。希望透過這場建築盛事,提升臺灣建築的國際能見度,將臺灣重要的建築師和理念,與國際進行交流。陳貺怡期待未來能吸引更多建築專業人士參與,共同思考臺灣建築的未來。她並鼓勵新生代建築夥伴的加入,激盪多元思考。國美館也希望透過此展覽,加強藝術、建築與社會的連結,促進跨界合作。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致詞時表達對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的高度期待。(圖/國美館 提供)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致詞時表達對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的高度期待。(圖/國美館 提供)

評審委員徐明松指出,建築的重要內涵在於文化,雖然建築設計應該自由無拘,但文化的養成卻不可忽視。他以建築師高而潘和陳其寬為例,強調他們的傑出作品深受自身成長時代與文化的影響。徐明松表示,委員們對國立成功大學的提案達成共識,毫無懸念地一致通過其入選,因為該提案的理念正是呈現臺灣的歷史與文化脈絡。

▲從臺灣館入選作品可以看出建築在時代變遷下所呈現的不同面貌。(圖/國美館 提供)
▲從臺灣館入選作品可以看出建築在時代變遷下所呈現的不同面貌。(圖/國美館 提供)

策展人薛丞倫指出,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大會主題為「智慧、自然、人工、集體」。策展人卡洛.拉蒂以「Intelligens」這個字詞來探索未來形式的集體智慧,尤其是人工智慧的新領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的《[無]-信仰」》提案,以大會主題為基礎,探索在當代建築與環境中的「Intelligens」角色,重新地審視臺灣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空間策略,提案受到羅伯特.史密森「non-sites」理論的啟發,強調地景的缺席、置換與二元性,並通過抽象架構來反思建築、實質環境與再現之間的關係。

▲多位建築與文史領域的學者專家共聚一堂,解構此次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入選作品內涵。(記者 辛澎祥/攝)
▲多位建築與文史領域的學者專家共聚一堂,解構此次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入選作品內涵。(記者 辛澎祥/攝)

「無」同時也是東方哲學中「無/有」的二元辯證思考,嘗試辨識、建構屬於臺灣「信仰」與「無信仰」之間二元辯證的灰色地帶。薛丞倫提到,將在展場的牆面裝置了線條形電子紙標籤,構成了一面「光明燈牆」,圍塑出「無信仰」展間,展間唯一的對外窗看出去即是威尼斯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

國美館認為,《[無]-信仰」》由策展人薛丞倫、協同策展人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帶領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團隊,將以展覽、裝置、工作坊和論壇的形式,探索並定義當代臺灣建築師的「Intelligens」表現和未來設計的展場領域。團隊將透過展場裝置,重新詮釋並創造新的身體感知與社交狀態,體現臺灣的「Intelligens」,分別以效率、科技、控制三個面向的研究與設計提案來回應大會命題。

 

 

相關連結:國美館典藏   國寶典藏品甘露水抵日隆重開箱   首度海外參展備受關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