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以宋代美學為精神軸線的陶瓷工藝家邵椋揚,最近在理善藝聚畫廊的策畫邀請下,推出多款天目珍品工法的精致創作,展出的作品也不再只是宋代茶席上的雅器,而是可與當代藝術對話的獨立作品,既保留千年文化的內斂氣韻,又以現代美學的開放精神,提供給觀者新的感官體驗與收藏價值,格外受到關注與期待。

理善藝聚所推出的展覽主軸「傳世之光-邵椋揚個展」,將邵椋揚老師以其嚴謹的工藝與開放的美學,讓千年的宋代天目系列作品,以全新姿態與觀者建構美學交流,並透過這場特有質感與視覺開放的展覽,不僅讓更多人看見東方陶藝的深度與脈絡,也啟發收藏家與社會大眾思考藝術的價值與藝術的本質,不只在於作品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傳承,以這樣的角度來參與聆賞珍品的經驗,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邵椋揚老師也特別現身說法,將他的創作與藝術體悟有更多層面的解析,並認為宋代被譽為東方藝術與生活美學的高峰,天目碗在當時茶文化中地位崇高,其釉色與紋理變化蘊含自然律動與詩意,體現文人風雅。邵椋揚老師則以宋代美學為底蘊,結合嚴謹選土、精密控溫與創新釉色配方,延續傳統天目的精神並拓展至當代視覺語境。他並在保持宋代器形比例與古法神韻的同時,注入更豐富的釉色層次與光影變化,使曜變、油滴、蟹眼等經典釉法呈現出更具閃耀與細緻的效果。

展覽開幕特別邀請臥雲山房主理人李幸芸老師,以宋代美學精神為靈感,營造簡約而富層次的花藝景致,呼應邵椋揚釉法變化,並融入「侘寂」意境,讓花材在繁與簡、盛與衰間展現自然循環與靜謐之美,使觀者在花與器的對話中,感受宋人以茶會友、以花寓意的雅致氛圍。而邵椋揚老師的七大經典天目釉法,所彰顯出作品
的幻彩瑰麗,格外令人賞心悅目,更在觀賞檢視作品的精致度下,開啟陶瓷工藝寬廣視野。

作品中木葉天目,可謂宋代吉州窯代表作,是以天然樹葉置於黑釉碗內高溫燒製,工藝難極高。而曜變油滴天目,則是上乘名釉,釉中肌理與夢幻色彩隨光折射呈青、紫、寶藍等自然耀彩。另外,鷓鴣油滴天目,則呈現出紺黑釉面綴以金、銀、紅多彩斑點與絲紋,如鷓鴣羽毛之美,而玳瑁天目則以黑釉上點綴黃褐斑點,層層暈染出如海龜紋理的獨特色彩。除此之外,兔毫天目則以紺黑釉中透出黃棕色或鐵銹色細絲條紋,狀如兔毛。冰裂郎紅則融合不同釉料,創作出冰裂郎窯紅與冰裂火焰紅,展現細膩且層次豐富的釉層美感。冰裂釉是厚釉在裂紋形成過程中呈現如冰塊般的深邃立體裂紋,瑩亮如玉,令人驚艷無比。

天目可說是千年傳承的文化資產,天目作為千年之器,自宋代以來便被視為文人雅士案上的珍玩與傳家之器。其價值不僅在於稀有的工藝與釉色之美,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與精神象徵。歷代王室、寺院與藏家皆珍視天目碗,將其視為身份與品味的象徵。邵椋揚老師的當代天目延續了宋代的工藝精神與美學標準,同時在技法、釉色層次及穩定性上精益求精,使作品兼具藝術欣賞與長期收藏價值。其創作不僅是當代陶藝的巔峰之作,更是足以跨越世代流傳的文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