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藝居共創點亮 「城南臺大.無圍牆博物館」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中秋前夕,柯文哲市長走讀城南臺大,重溫學生時代,晚上參加寶藏巖十週年「寶藏緣團圓」辦桌活動,與村民話家常,他表示,為了讓市民感受城市文化的風貌,不只城南臺大,五處無圍牆博物館都會推出文化走讀路線。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被紐約時報譽為臺北最具特色的歷史聚落群,是文化資產活保存的經典案例。今年適逢寶藏巖聚落開村十周年,駐村藝術家與居民也共同創作「寶村食府」,把居民記憶裡的老味道,變成漂亮的藝術作品,紅燒獅子頭、豬肝炖、三色蛋…這些充滿居民回憶又色香味俱全的眷村料理,成為寶藏巖「藝居共生」的經典作品,這些滋味鮮活的生命故事也搭配2020寶藏巖光節正式推出。

▲柯文哲市長走讀城南臺大,並與寶藏巖居民話家常。(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柯文哲市長表示,臺北注重文化保存,今年更首度辦理文資保存維護譽揚獎,以感謝文資保存者的貢獻。而寶藏巖發展出「藝居共生」的藝術村型態,並於2010年轉型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後,已有146位國內外藝術家來駐村過,也讓這裡變成新的文化景點。「城南臺大.無圍牆博物館」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從日治時期就是學術發展的重點場域,後來成為外來移民的重要根據地,各種族群在此交融迸發出多元文化。

▲駐村藝術家與居民創作「寶村食府」,把居民記憶裡的老味道,變成藝術作品。(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城南臺大受景美溪滋養,霧裡薛圳是台北盆地最早的人工水圳,後因都市規劃,大部分的水圳渠道已地下化,唯有溫州街口一處未加蓋的段落,可以看到水質清澈的霧裡薛圳第二支圳。近年有賴大學里吳佩璇里長積極復育水圳中的生態環境,塑造社區生態觀察教室,同時利用鄰近的畸零地打造城市田園,貼近自然環境。

2020寶藏巖光節—「相依的總和」以「共生關係」為概念,邀請16組藝術家及團隊,在寶藏巖現地製作藝術品,展現光節與在地居民的親密連結,藝術家高德亮位在寶藏巖最高處的作品「時而有影」,就是以舊有的建築與鏡面結合,在光影中讓觀眾置身虛實夾雜的錯覺。另外藝術家成若涵在汀州街上打造長達100公尺的公共藝術作品《城南紀事,台北既視》,把城南的故事以剪紙鐵雕,順著舊有萬新鐵路的方向,宛若一條時光迴廊,在城南裡持續發光。

▲▼2020寶藏巖光節,展現藝術家與在地居民合作的親密連結與創作。(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近來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無圍牆博物館系列走讀活動,城南臺大地區因大學學府林立,吸引國內外學者來此,散發著濃厚的學術氣息,並帶動日本、韓國、泰國、星馬及印尼等多元異國料理發展,同時有蟾蜍山的依靠和瑠公圳的滋潤,眾多移民更在此為臺北注入包容與創新的養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