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節展現大學問 鄭成功文物館華麗轉身「臺南市立博物館」

1023臺南市立博物館-天井及綠柚花磚嵌花格窗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鄭成功文物館自2020年起閉館整修,歷時兩年多的工程期,華麗蛻變為「臺南市立博物館」,預計12月底盛大開幕,成為「臺南400」揭幕倒數的重要暖身活動。在閉館整修期間,官方發現諸多蘊含在鄭成功文物館老建築中的巧思和建築語彙,並將其從時光遺留的角落中重新發掘,博物館亦成為與公眾共同撰寫臺南文史非常重要的一環與見證者。

臺南市立博物館二樓裝飾混泥土磚牆。(圖/臺南市立博物館)
▲臺南市立博物館二樓裝飾混泥土磚牆。(圖/臺南市立博物館)

臺南市立博物館表示,當前正經歷整修的展館建築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賀陳詞設計,竣工於1965年。在當時空間規劃設計中,建築師同時融合現代主義建築特色與中國古典建築元素,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築中,同時乘載著現代建築的簡明與傳統建築的古樸。多種風格相互交錯所構成的建築設計巧思,不論是「綠柚花窗」泥作花格窗的古典建築元素、檜木窗框或清水紅磚牆外牆,皆讓修復過程充滿挑戰,卻也為未來的臺南市民,留下珍貴的歷史參與者與建築史知識傳承的重要案例。

臺南市立博物館的綠柚花磚及花格窗。(圖/臺南市立博物館提供)
▲臺南市立博物館的綠柚花磚及花格窗。(圖/臺南市立博物館提供)

臺南市立博物館指出,修復過程中發現鄭成功文物館被封存的舊電源開關及陶瓷插座,如250V的陶瓷插座,應與老厝灶腳是互為表裡的存在,更與老牌電鍋密不可分,出現在館舍中,令人深感好奇館內各處所留存的歷史痕跡。這些絕版舊物件雖已被淘汰,但仍可從中窺見館舍初期的使用痕跡,也能激起參觀民眾往昔的記憶,連結過去的生活經驗。

修復過程中發現鄭成功文物館被封存的250V的陶瓷插座。(圖/臺南市立博物館提供)
▲修復過程中發現鄭成功文物館被封存的250V的陶瓷插座。(圖/臺南市立博物館提供)

除進行館舍修復外,臺南市立博物館周圍也同步進行景觀整理,保留原開山神社舊參道的部分路段,民眾能依循參觀本館及隔壁的延平郡王祠,看見橫跨清、日治及民國等不同時期留下的歷史痕跡,這些建築及景觀本身就是博物館展覽的一部分,隨著館舍與景觀完工開幕之時間日近,期待未來大家一起走進由全民共筆撰寫的臺南史。

 

 

 

相關連結:臺南400吉祥物設計競賽 熱烈徵件中

相關連結:2023臺灣文博會圓滿落幕 史哲宣布 2024年移師臺南

留言